-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
马××,女, 74 岁。 1993 年 7 月 21 日初诊。
午后发热,体温 38℃左右,饮食衰减,腹内有灼热之感,并向背部及大腿放散。手心热甚
于手背,气短神疲。然口不渴,腹不胀,二便尚调。舌质红绛,苔薄白。脉大无力。刘老诊
为气虚发热。其病机为脾虚清阳下陷,升降失调,李东垣所谓: “阴火上乘土位”所致。对
于这种内伤发热,当用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疏补中益气汤加生甘草。
黄芪 20g 、党参 15g、炙甘草 5g、生甘草 5g、白术 12g、当归 12g、陈皮 8g、升麻 3g、柴胡
6g、生姜 3 片,大枣 12 枚。
服五剂,食欲增加,体力有增,午后没有发热,腹中灼热大减。续服五剂,午后发热及腹中
灼热等症均愈。
[ 按语 ] 本案发热属 “内伤发热” 范畴。 由脾胃气虚, 不能升清降浊, 阴阳失调所致。 早在 《内
经》对本证的病因病机即有了深入的认识。 《素问·调经论》指出: “阴虚生内热奈何?歧
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
热”。“阴”,在这里是“内”的意思,此为内伤气虚之发热证。有关气虚发热的机理,李
东垣阐发甚详。 《脾胃论》认为,饮食不节,劳倦,七情等所伤,均可损伤脾胃,使脾胃的
元气下陷,导致下焦肝肾的相火离位,反上乘谷精的开发之位,干扰心包,袭及心君,将君
火取而代之,从而燔焰焦灼,使“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热气熏胸中”,导致发热。李
氏将此病理机制高度概括为“阴火上乘土位”。因“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阴火
盛,则更伤脾胃元气;元气虚,则阴火更上而不下,形成一病理循环。其治疗之法,当用甘
温之药,以补为泻,以升为降。
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大热”的典型方剂。方用黄芪、炙甘草、人参 (即保元汤 )大补脾胃之
元气,以复脾胃升清降浊之功;白术健脾除湿;陈皮和胃降浊;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降
阴火;当归补血而润燥。加生甘草,在于补脾气之中而泻心火。诸药共伍,力使元气充盈,
阴火下降,而发热随愈。
一、虚而不升,如肺气陷、升陷汤,脾气陷,补中益气汤,肝气陷,须自拟方,
元气陷,举元煎加减,等 ~~,此种,脉多显不足之脉。
二、邪陷,风寒暑湿燥火,皆可内陷,亦可合邪内陷,治亦须升提,陷亦可深
可浅,如陷太阴腹泻,传统则用痛泻要方,风寒湿陷足厥阴、手阳明,喻昌用
逆流挽舟,败毒散,湿热陷阳明,即经方葛根芩连汤,风陷手阳明血份,时方
槐花散加味。等等等等,此种类之多,可写专著,风热陷,河间法多可择用。
如赵绍琴善用防风通圣。临床上诸多疑难病,皆须从此入手。仲师其实最善斯
道,伤寒论中多有此条文。若正气不虚,此类显实脉,然脉有不静之势,多郁
滞之象,且外证多假象,多有疲倦乏力沉重之象,容易错辨为虚证,然脉无遁
情,故治此类证,须精脉诊。因此类种类之多,细究之下,七八十种不止,脉
亦各别,不能枚举。
三、以上两种情况共存,更为复杂,需对上两种证,条分缕析,庶几可不错辨。
笔者亦能力有限,在学习中。
四、以上三种情况存在的同时,兼气血阴阳虚损,或水湿痰饮瘀毒,辩治更难。
指征的话,只能举些例子,如受风亦腹泻,不能排除内外相应,多为风陷,可
兼脾虚。而虚证陷证,随病位不同,各有本脏现证,如肺气陷多有气短,胸中
憋闷、寸脉软、短等,脾气陷、乏力、食减、腹泻,脉偏不足之象。
还有师兄所问已经触及学术最核心部分,以上论述,笔者自己尚有诸多疑问,
与辩治疑似的地方,尚需临床实践验证,实乃笔者学识短浅有限,不敢随意乱
写,待经验更成熟时再作专文讨论。因许多辩治要点,笔者尚不敢肯定,只能
提供些思路。
五、补充:陷证一般都是正虚邪实同时存在,只是主要矛盾不同而分。故分两
端治;而虚实同治,是正虚邪实都为患机体,不同时并调则不足以达到以平为
期,如升阳散火汤。而治陷证说到底是治疾病的源头,因陷证几乎皆是表邪内
陷所至,有时病情可迁移数年至几十年不等,连患者都不记得原始发病情况及
诱因、治疗史,才有了我们医师诊察的技巧。形成了特定的治法。如果如仲师
伤寒论中的病例,对发病原因、误治史非常清晰,即可准确推断疾病发展的脉
络,从而随证解结。与现代在实际临床中治疗陷证的不同处。
血虚发热 (再生不良性贫血 )
于 ××,女, 30 岁。 1994 年 1 月 3 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电力技术装备公司考试真题.docx VIP
- 最新初中语文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 VIP
- 2024全国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pdf VIP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VIP
-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VIP
- 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高教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教学课件01-07.pptx VIP
- Unit 1 知识清单 -上海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docx VIP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库.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