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eq \a\vs4\al([轻巧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个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两个新起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改革开放的起点。
三个转变: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经济政策。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
①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压抑。
②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措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
(3)过程
时间
表现
1978年
①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1980年
①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1983年
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4)意义
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开始:1984年10月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转向城市,转向国有企业。
(2)内容
①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②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在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3)影响: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eq \a\vs4\al([特别提示]) 改革的几个关键点:①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改革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③改革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④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背景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概况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意义
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概况: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③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4.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eq \a\vs4\al([特别提醒]) 经济特区“特”的体现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
探究一 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
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六-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六-一“自由放任”的美国.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七-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七-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三-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三-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三-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四-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三-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三-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四-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四-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四-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五-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五-三蒸汽的力量-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五-四走向整体的世界-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五-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含解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含解析.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