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原因 (1)内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总体概况 ①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具体部门 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面粉业是当时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 ④重工业有一定的增长。 3.特点 地域分布 主要在沿海地区 工业结构 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生产比重 (1)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 (2)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eq \a\vs4\al([知识延伸])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外国资本的压制是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使中国民族工业暂时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20世纪20年代,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①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用“法币”代替银币,对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表现 (1)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2)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起巨额财富,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原因 (1)外因 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②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中国资本市场。 (2)内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受致命打击;官僚资本极力压迫民族工业;繁重捐税负担束缚了民族工业发展。 2.表现: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3.结果 (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工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民族工业大量破产。 eq \a\vs4\al([图示记忆])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 探究一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一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史料二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多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309个。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史料三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史料一反映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史料二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史料三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提示:(1)企业数量迅速增加,重工业出现一定增长,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2)日本和美国加强了对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