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形成乳化液的主要条件是: ? 必须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互溶)的两种液体; ? 两种混合液体中应有乳化剂存在; ? 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强烈的搅拌、循环流动等。 ? 从这三个条件分析,运行的汽轮机油容易形成油 - 水乳化液。特别是当油品本身氧化较厉害,有较 多氧化产物生成或受外界污染较严重时,油的乳 化特别突出,且不易分离。 2. 乳化液的危害 ? 乳化较严重的汽轮机油将造成许多危害。乳状油 进入轴承润滑系统,有可能析出水分,破坏油的 正常润滑作用,增大部件的摩擦,引起局部过热, 严重时会损坏机件。严重乳化的油有可能沉积于 调速、循环系统的管路中,致使运行油不能畅通 流动,起不到良好的润滑、调速作用,若不及时 处理可造成重大事故。油 - 水乳化液还会锈蚀有关 金属部件(如汽轮机的调速机件、轴和轴瓦的光 滑表面等),锈蚀严重时,危害极大。 ? 为保证机组的良好润滑、正常调速,要求循环的 汽轮机油能在油箱停留的时间内使乳化液自行分 离,分离后的水可沉降至油箱底部被排出,油可 继续使用。 四、乳化液的稳定性和破乳化方法 1 .乳化液的稳定性 ? 乳化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 乳化液保护膜的强度 ? 水相分散程度 ? 油品的粘度和温度 ? 形成时间 2 .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方法 ? 物理方法:加热沉降、离心分离、机械过滤、高 压电脱水等方法皆能起到破坏汽轮机油乳化液的 作用,达到油 - 水分离的目的。 ? 加热沉降:乳化液受热时,因其中油和水的膨胀系数 不同,密度差会增大,从而加速了乳化膜的破坏;受 热时还可降低其粘度,有利于水珠的聚结和沉降,使 得油 - 水分离。 ? 离心分离:乳化液在离心机中会受到较大的离心力的 作用,从而使乳化膜变型直至破坏,油 - 水得到分离。 ? 机械过滤:预热的乳化液在较高的压力下通过各种过 滤器的滤料,乳化膜被破坏,从而达到油 - 水分离的目 的。 ? 高压电脱水:乳化液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油中水滴 感应带电,并发生电泳现象。乳化液将发生位移、碰 撞、变形等,从而破坏乳化膜,达到油 - 水分离的目的。 ? 化学方法:在乳化的汽轮机油中加入适当 的破乳化剂后,可减小或破坏乳化液的稳 定致使油 - 水分离,起到破乳化的作用。 ? 目前在发电厂常用的破乳化方法是化学方 法,即添加破乳化剂。 ? 常用的破乳化剂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 硬脂酸脂( GPE 15 S-2 ) 第二章 电力用油的性质及其使用性能 第一节 密度和平均分子量 第二节 粘度和粘温性 第三节 倾点、凝点和低温流动性 第四节 油品的闪点 第五节 油品的表面张力和抗乳化性能 第六节 油品的酸碱组分和抗腐蚀性 第七节 油品中的杂质 一、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1. 油品的密度 2. 相对密度 单位体积油品的质量称为 油品的“密度”。其单位 为 g/cm 3 或 kg/m 3 , 以 ρ 表示。 油品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使用中应标明温度。在温 度为 t ℃时的油品密度用 ρ t 表示。我国统一规定,石 油及其产品 20 ℃时的密度 为“标准密度”,以 ρ 20 表 示。 指油品在一定温度下 的密度与参考温度下 纯水密度之比,是无 量纲的。 第一节 密度和平均分子量 表示油品相对密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1 ) ( 2 ) ( 3 )密度指数( API ? ): 又称比重度, API ? 与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20 4 d ) ( 60F 60F 6 . 15 6 . 15 d d 指 20 ℃时油品的密 度与 4 ℃时纯水密 度之比。 指 15.6 ℃时油品的密 度与 15.6 ℃时纯水密 度之比。 5 . 131 5 . 14 API 6 . 15 6 . 15 ? ? d ? 混合油品密度的计算: 式中, ρ 混 、 ρ i —— 分别为混和油品和组分 i 的 密度, g/cm 3 ; W i 、 V i —— 分别为组分 i 的质量分率和体积 分率。 ? ? ? ? n i i i n i i i W V 1 1 1 ? ? ? = = 混 二、影响油品密度的主要因素 1 .化学组成 油品的密度与其烃类和非烃化合物的含量 密切相关。同碳数烃类的密度是:烷烃最 小,芳香烃最大,环烷烃居中。非烃化合 物的密度较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