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与五毒文化趣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习俗与五毒文化趣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 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在端午佳 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大家讲述饶有风味的端午习俗和五毒文化趣闻?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传统习俗,其第一个总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 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每到这?天,家家户户 都悬钟尷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 牲醴。 悬钟腫像:钟尷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腫像、用 以镇宅驱邪o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 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 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冇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Q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o U乞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 为恐鱼吃掉 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I-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o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0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 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除以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和习俗外,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 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与民间传说 的五毒也是紧密联系的,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夭便流传了许多驱邪 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翻开民间文献我们知道,民间认为端午是五毒-青蛇、螟蚣、蝎子、壁虎 和蟾赊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0 ?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 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 T O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乂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 均含驱除之意。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种误解,因为壁 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 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般在 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 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 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 (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五毒在今天来说已经不成为人们非常忌讳和畏惧的毒虫了,但是流传的五 毒文化却对民间工艺品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民间手艺人会制作五毒枕头、 五毒香囊、五毒玉器、五毒雕塑等等。古人惧怕的五毒在今天已经变成了可爱 的小虫艺术品,博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同时,端午节也对民间工艺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和贡献,国际龙舟节的开办更是中国文化深入国际的一种体现Q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中国人 的是一连串的反思。文化的魅力是开启交流的窗口,端午节作为我国隆重的传 统节H之 …端午文化和传统应该得到保护和重视。国家今年将端午定为三天 休假,可见08年的中韩申请文化遗产之争引起了足够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的 使命借用屈原的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人将上下而求索”!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