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朗读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新课改以来,初中地理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法,如参与式、多媒体、实验操作、图表结合等,这些都是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研发出来的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但任何的创新都离不开继承,朗读作为传统教学法中的重要形式,一直备受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起着振奋精神、感悟文字、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等作用,它让七年级的学生在接触地理这门新学科时,能跟他们熟知的学习方法有效衔接。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朗读法。 一、重点朗读,直接强化记忆 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朗读方式,是教师让学生画出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大声齐读一两遍,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提醒学生:这是需要记忆的东西。同时,这样还能把那些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但这种简单重复性质的朗读并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是表面的强化,学习结果既不长久也不深刻。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有意义的内容,即给足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提问不够明白之处,教师引导理解,然后检查他们阅读文本的结果。经过这个过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朗读重点内容。虽然地理课上的朗读不必过度强调朗读技巧,但如果学生真正深知了文 本的含义,有意义的朗读会成为强化记忆的有力手段。 « 世界语言和宗教 » 教学的知识目标有两点,一是借助地图说出世界上通用的六种语言 ( 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 ) 及分布地区,二是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在教学时,对重点句子或句群,作 者都会让学生结合图、表理解后再实行朗读。如教学“世界的语言”这个知识点时,作者引导学生根据47页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和后面的文字,填写如下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记忆内容。 二、整合朗读,理解提炼的要义 整合朗读是指对教学内容实行要点提炼后对重组新句的朗读。这种整合朗读比直接朗读原文更上了一层楼。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点包括 的内容繁多、复杂,如果直接朗读原文,学生会因为内容多、句子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提炼的要义是关键。教师可先让学生朗读原文,使其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词、重构句段,完成将知识内化于心后又外化为言的过程。如七上第四章的 « 天气和气候 » 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和重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学生自己看教材似乎也能懂,但一离开教材进入实际判断,他们就可能会判断不准。于是,作者首先让他们自主阅读,然后要求他们提炼出关键词“天气、短时间、多变、晴雨、气温、风力、气候、长时间、稳定、冬夏”等,接着让学生用两句话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作者先实行了示范:“天气时短多变化,气候时长较稳定。”学生认为不顺口,便重新实行了总结:“天气短,阴晴雨雪风热冷气候长,多年平均四季稳。”“天气阴晴冷热风,气候春夏与秋冬。”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自己编的顺口溜,随后,全班实行评判、筛取,选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一个。学生从整合朗读中既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又记住了知识点,一举两得。 三、延伸朗读,强化拓展使用 延伸朗读是将可读性强的地理常识、民族风情、民俗谚语等,引入地 理课堂教学中,附着某一内容的教学,将其作为教材的补充让学生朗 读。这些内容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参 与度。对这些内容的朗读能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使用。在教学八上 第二章 « 中国的气候 » 一课时,作者引导学生看一月平均 气温图并探讨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一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镇 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南部的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 ?”当学生通过 读图得知漠河在零下32℃以下,而海口在16℃以上后,作者用大 屏幕播放了一段文字 ( 背景随着文字的改变而改变 ) :深冬来临的时候,有人想去北方的漠河看凛冽的狂风、漫天的雪花、冰冻的河流,迎接 极夜的到来,感受鼻涕挂在鼻子上结冰的神奇也有人想去南方的海口看青树翠蔓、鲜花簇拥、如茵芳草,享受海风的轻拂,穿一件薄毛衣过大寒。作者让学生朗读一遍全文,然后再朗读一遍加着重号的短语,感受其中强烈的对比,清楚零下32℃以下和16℃以上的区别。朗 读带来的震撼远强于默看的效果,学生记忆也会比较深刻。朗读是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朗读也是一种感受方式,“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理解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朗读以声音的形式,将地理文字素材通过学生之口外化,让学生从视听两方面同时接纳文本知识,并在眼口并用的过程中增强接纳水准。但它并不能完全独立运作于一整节课,它通常需要与其他多种教法协同配合,才能高效完成课时教学目标。所以,如何让这个教学法在新课改中焕发生机,还需要一线教师持续挖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0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