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情境设计及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 .pptx

尝试情境设计及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 .pptx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尝试情境设计及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 “尝试成功”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尝试情境设计的基本方法。; 习惯上,概念教学是通过教师传授完成的。而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先对教材上的概念进行分解,然后,不同部分用不同方法去解决。一般来说,概念中的名称、符号我们是通过传授模仿的方法给定的,然而对于概念的发生过程、本质特征则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例如:“圆周角的定义”教学 我们给出5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如图) ; 实际上,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周角的概念是什么,而是通过学生的尝试,通过对具体不同图形的观察、比较、正反例的对比,自己找到了概念的本质特征,虽然一开始单个学生的答案是不完整的,但经过相互补充,综合、归纳形成了完整的概念定义。这种方法我们曾经在“正多边形的定义、切线的定义、割线的定义”等内容的教学中尝试使用,效果很好。在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教学中,通过尝试教学,使学生会对任何一种整式方程加以定义了。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这比简单地告知结论意义更为深远。; 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类命题,它需要几个条件同时具备结论才能成立。我们其中去掉一个条件,让学生去尝试,也就是给定结论,给出多数条件,缺失某一个条件,让学生尝试补充缺失的条件,从而真正理解命题成立的必备要素。 ; 例如:“切线的判定定理”教学 先让学生操作:如图(1)过半径的外端作直线,问能作多少条?其中哪一条是圆的切线,为什么? 如图(2)作一条直线与半径垂直,问这样的直线能作多少条?其中哪一条是圆的切线?为什么? ; 这种方法,我们在“垂线的基本性质、中垂线、垂径定理”等内容的教学中也曾使用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其实,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正是科学家发现结论的类似过程。所以,这种教学,不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培训,而且也受到 了科学精神的熏陶。; 有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难以马上理解,???学中一般我们先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特殊化,由此可作为“先行组织者”,再探求出抽象命题的解决办法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幂的符号的确定”内容的教学先让学生计算:; 尽管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失误或不足,但是最终学生在充分获取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概括等探求活动而形成正确的抽象命题,因而,掌握的情况较好。 我们在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教学中也用这种方法。当然,抽象内容的具体化、特殊化,一要分层,二要例子典型,即具体事例要涵盖得住抽象命题的方方面面,然后,再逐级分层,逐步抽象使之回复至一般化、抽象化命题。; 教学中有一类性质定理的内容,条件限定比较严格,当条件放宽时,结论就不成立。而我们将条件放宽,让学生去尝试,在尝试中发现:具备怎样的条件结论会成立。;例如:“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内容的教学 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经过一点作圆,问这样的圆能作多少个? (2)经过二点作圆,问这样的圆能作多少个? (3)经过三点作圆 经过尝试,学生发现: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只有不共线三点,才能作圆。; 这种教学方法,也适用于“矩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乃至高中“球的性质定理”的教学。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放宽的条件,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条件,以往对这部分条件的教学,教师总是用说教的方式,向学生反复强调,但效果往往是差的,即使学生当时记往,很快也就忘记了。而尝试探索的方法,使命题条件牢牢镌刻在了学生头脑中。 其实,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大意义上说,它还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性。; 初中数学中有些运算法则是以往有关运算法则的推广。比如:分式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有理数幂的运算与正整数幂的运算。当然,这种推广,与原有的相关法则有关。原先我们在教学中一般告诉学生新情景中的运算法则是什么,然后讲一些典型例题,最后安排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模仿操练,使学生掌握法则。现在我们认为新法则是原有相关法则的推广。所以教学中先让学生退回到原有相关运算法则,然后再尝试推广法则运用范围。; 例如:“带分数的加减法”内容的教学 先退回到运算法则原有范围中进行复习。 (1)同分母、异分母的真分数加减法(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其运算法则) (2)说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数部分。 [然后尝试计算]:; 数学中有

文档评论(0)

152****72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