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docx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 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 ( 重点 ) 2.知道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 重点 ) 4.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 难点 ) [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阶级上:“士”阶层活跃,受到重用。 思想文化上: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贵族垄断教育、 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概况 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有道家、 儒家、墨家、法家等。 百家争鸣: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意义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图解识记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学创立——孔子 思想核心:“仁”,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 思想主张 人物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主 张 “ 仁 义 ” 和 “ 王 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 “人之性 道”,以德服人 众的力量巨大 恶” 历史影响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课中思考 ] 阅读教材 P6“学思之窗”,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 你 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提示: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 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 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 从 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①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主张: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主张“无为而治”,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 存,不断转化的。 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 误区警示 ] 正确理解道家“无为” 所谓“无为”, 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如此方能真正取得“无不为” 的效果。 它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 因此“无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 并不是指统治 者任何事都不管。 2.法家 代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知识网络  知识精要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导致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促进了我 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 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 家学派。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 想。 3. 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 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法家主张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墨 家提倡“兼爱”“非攻”“节 用”“尚贤”。它们都影响了中国 文化进步的历程。 [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 百家争鸣 [ 史料实证 ] 史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 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 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 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史料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 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 或者“三大战役”。 第一场是儒墨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 第三场是儒法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 教你读史 ] 提取史料一中“社会生产力提高”“呼唤建立新的社会”等信息,明确“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源和诸子百家的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