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观后感
76号单祎药学 3130001016
观看了《十二怒汉》和《十二公民》之后,首先给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 《十二公民》
与《十二怒汉》相比,其中融入了很多中国社会的鲜明又有特色的人物特征, 使得整部片子
更加符合中国大众的口味。
《十二怒汉》影片中的十二个角色都有着迥异的性格和职业,也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表达
方式。他们有的是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工程师,有的是毫无见地的富家子、 歧视
平民的新贵族,同时也有性情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除了 一位工程师外,剩下十一个人在讨论之前都确信男孩是杀人凶手。 《十二公民》发生在暑期
的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 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 “20岁富二代弑父”案。
12位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他们之中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
授、保险推销员等,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 最终判决”但是很显然,《十
二公民》中的十二位家长与《十二怒汉》中的十二位陪审员在身份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12
位陪审员的意见直接关系到那个十八岁男孩的命运, 而作为学生家长,他们的意见可能只代
表着公平与正义,而并不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但是,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氛围逐步影响着他们每一个人。 随着
对关键证词和证据的确证与辩论, 陪审员们开始对男孩有罪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一次次的表
决出现了戏剧性的改变: 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最后,通过不 同的冲突与较量,十二位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无罪。
从《十二怒汉》这部影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特点:即不是证明嫌
疑人无罪,而是证明该案子证据不够充分, 无法定罪。陪审制度是指国家的司法机关在审判
案件时选拔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普通公众参与审判的制度, 在我国叫做人民陪审员,而在
英美等国家则被称为陪审团制度。 它是一项有着重要作用的司法制度, 在英美法系国家极具
特色,是司法民主化影响最深远和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模式, 也是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
参与决定是否起诉嫌犯、并对案件作出判决的陪审制度。
我国人民陪审员与英美陪审团人员在工作和权利、 义务上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
异。两项制度都有参与听审案件的权利; 独立发表评议意见, 不受干预的权利;不因履职而
受解雇的履职保障;履职有一定的报酬;都有回避和保守秘密的义务。同时,在很多方面都 有不同。首先,两种制度的起源不同。我国近代的陪审制度起源于清朝末年。美国的陪审团
制度来源于英国,诺曼底人威廉一世征服英国后, 把法兰克的陪审制度引入了英国, 而随着
英国的殖民扩张,才把陪审团制度传入了美国。 其次,陪审人员的选任条件与选任形式不同。 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陪审员和法官一样, 必须实行和法官一样的回避
制度、审判权限、合议制度以及奖惩等方面的规定, 这是基于我国实行的是混合式的审判模
式导致的,陪审员在审判过程中时与法官一同参与审判案件, 也即所谓的参审制。人民陪审
员的权利也基本与法官的相冋, 即阅读卷宗和参与调查案情; 参加案件的庭审;参与合议庭
评议案件;参加有关法律知识和审判业务知识的培训等权利。 而义务方面,人民陪审员要做
到的是遵纪守法;学习、宣传法律;按时参加陪审;严守国家秘密和审判秘密等相关义务。
我认为,《十二怒汉》这部影片主要说明了,美国陪审团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它有效地捍卫和保护了人民的自由。 陪审团这一制度,使得司法审判权得以与美
国公民分享,通过其来制约其他权力,从而保障公民自由。当一部分人民提到法官的地位, 就相当于把领导社会的权力放在一部分公民之手。 也就是说,影片中的十二位来自不同岗位,
拥有不同身份的陪审员与法官分享了司法权, 制约了司法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陪审团制
度充当了法律修改者的身份。
而在《十二公民》中,不同的人在辩论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自己的经历,有曾经含冤 入狱的青年,有在学校经营小卖部的商贩,有操着河南口音的校园保安,有在手术台上见惯 生死的医生,等等。在争吵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看出影片想反映的诸多问题。例如,有过 犯罪前科的人,在出狱后不管原因一律受到歧视,北京当地对外地各省尤其是河南省的歧视, 还有当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影片中有几句台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位房地产商
斥责商贩说,看见女孩从好车上下来就叫傍款,你那是嫉妒,是对中国优秀女青年的侮辱。 诚然,现今社会凭自己的臆测就对他人做出评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也是常
有的事。虽然电影里十二位家长只是模拟了陪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