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褶皱的形成机制及识别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褶皱形成机制及识别方法 摘要:褶皱是岩层受不同方向的外力作川使岩层发生弯曲,根据受力方向不同可将褶皱的形 成机制分为纵弯褶皴、横弯褶皱、剪切褶皱,揉流褶皱作用。结合川东北地区实例分析,以 及剪切薄膜动态分析,比较深层次阐述了褶皱形成过稈屮的纵弯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 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早、晚两期褶皱和共純〃x〃节理均反映出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 水平挤压,晩期应力场为北东■南西向挤压。在野外认识褶皱是基于对该地区褶皱出霽测定其 产状分析,在无法达到褶皱地区条件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图观察,确定地 层新老关系,若有地层重复现象,那么可判断该地区可能有褶皱,再结合相对应的产状确定 褶皱类型。 0前言 褶皱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基木的四大类型,分别为纵弯褶皱、横弯褶皱、剪切褶皱、柔流 褶皱作用。受顺层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岩层弯曲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沿 轴线方向缩短。而在褶皱形成过稈中,其内地层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岩层2间会因层间滑 动作用产生同心节理、层间破碎带等现象。由于两翼的相对滑动,往往在转折端形成空隙, 造成虚脱现象,此时如果有成矿物质填充这会形成鞍状矿体。另一种是岩层变形不仅发生层 间滑动,而且层内物质自受压的翼部流向转折端,可产生线理、劈理、片理等小构造。地壳 水平运动是造成纵弯褶皴作用的主要条件,地壳屮多数褶皴与这种褶皱作用有关 当岩层受到和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成褶皱的作用叫横弯褶皱作用,受该褶 皱作用力的岩层整体处于拉伸状态,备层都没有屮和仏往往形成顶薄褶皱。如果岩层呈低 韧性状态,褶皱顶部的岩层则市于顺层拉伸而断裂,于背斜顶部形成地堑。如果是穹形隆起, 则可形成放射状或环状正断层。地売并异升降运动,岩浆或岩盐的底辟作用以及同沉积褶皱 作用都是横弯褶皱作用的一部分。 在褶皱形成机制中剪切褶皱作用也是形成褶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于切层或顺层剪 切而导致褶皱形成的,剪切褶皱作用形成褶皱为较典型的相似褶皱,在横剖面上平行轴面方 向所量得的褶皱不同部位的层厚一般是一样的;剪切作川使岩层面沿密集的平行劈理或片理 面发生并异滑动而出现出弯曲的外貌。在变质岩屮劈理和片理特别发冇,因此剪切褶皱作用 多发生在变质岩区,它往往使层理或前期的劈理、片理错动成锯齿形或其他形态的褶皱。 而前人很少研究褶皱形成机制中的柔流褶皱作用,它是高報性岩层(高炬性体)受力的作用 时,呈类似粘稠的流体而发工变形形成形态复杂、褶皱要素产状变化大、不协调性普遍的流 动褶皱。底辟作用形成的底辟核内的褶皱、高级变质岩石,尤其是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屮的褶 皱都具有强烈槊?性流动的特征°这种褶皱机制强调高辦性物质的流动对褶皱形成和褶皱样式 的煤响。了解了各种形成褶皱机制的特点,那么在野外认识时我们就可以紧抓各个特点辨别 形成褶皱机制类型。在本文中以川东地区褶皱分析。 1纵弯褶皱作用下的应力分析方法 褶皱形成的构造主要有背斜和向斜。根据(黄继钧,2000年4月)对川东北褶皱描述: 川东弧形褶皴带主体方向白南而北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弧形向北西方向凸出。从盆地边 缘向内亦可分为三带,(1)东带,位于巴东■恩丿施■彭水一线;(2)屮带,位于开江■长寿一-线以东至巴 东■恩施■彭水一线以西;(3)西带,位于开江■长寿一线以西,主要包括铜罗峡背斜、七里峡背斜、 华签山背斜及其北延的铁山背斜、黄金口背斜。各带自东向西,由盆地外缘向内部递进推移 扩展。叠加褶皱地区早、晚两期应力场虽已消失,但其产物■构造形迹及其纟R合诡保留在原地, 可借以恢复其形成时的应力场特征。 1.1根据叠加褶皱地区共轨“ X”节理产状求主应力方向 详细观察节理形态特征、裂血擦痕、力学性质、相互切割关系、发冇程度、充填物特 征、两盘次级派生构造,并准确测量其产状,进行分期配套,并作复平处 理(黄继 钧,1992, 1993),求出共轨“ X”节理原始优选产状kiz QI , k2Z Q2。利用相应公 式和赤平投影(据刘肇昌,1984内部资料)求出其形成时主应力方向(此处不再详细计算) 1.2利用褶皱两翼优选产状分别求形成时应力方向 在魯加褶皱地区早、晚两期褶皱的形态和两翼产状通常发生了极大改变,但同一期褶皱作用 或多期褶皱作用的叠加都不是均匀的。模拟实验和野外观察都发现强烈的褶皴或叠加作用总 是集中在某一带或几带,相邻区段发冇较差。因此详细的地质构造填图,比较不同区段各期褶 皱的形态、方位和发冇程度可以在那些后期褶皱不强烈或对早期褶皱改造较弱的地段判断先 期褶皱和示期褶皱的形态和方位,可杳明早期和晚期褶皱强度,然示推断强烈改造区段的先期 褶皱的样式。为此,可以褶皱叠加地区沿早、晚期褶皱轴延伸方向向外围追索,以求査明早、 晚两期褶皱强度、两翼地层产状和轴向等。根据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