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气旋和反气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2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本节主要讨论天气尺度的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关于高空大型暖性高压、冷性低压及热带气旋、副热带高 压等,则在其他章节中讨论。 4 .2. 1 概 述 气旋是同一高度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 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其旋转方向为顺时针。从气压场的角度看,气旋又是低气压,因而又称为 “低压 ”。反 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叫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的强度一般用其中心气压值来表示。气旋中心气压越低,气旋越强,反之越弱;反气旋中 心气压越高,反气旋越强。 地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一般在 970~ 1010hPa之间。 地面反气旋气压一般在 1020~ 1030hPa 之间。 就平均 情况而言,温带气旋与反气旋的强度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冬季比夏季强。海上温带气旋比陆地强,反气 旋则陆地比海上强,这与海陆的热力作用不同有关。 1 .气旋、反气旋的分类 (1) 气旋 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两大类;按其热力结构可分为锋面气 旋和无锋面气旋。气旋中有锋面的气旋叫锋面气旋,锋面气旋的温压场是不对称的,移动性大,而且是带 来云和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本节讨论的重点所在。无锋面气旋又可分为两类①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 海洋上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当其中风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台风或飓风;②局地性气旋:由于地形作 用或下垫面加热作用而产生的地形低压或热低压,这类气旋基本上不移动,一般不会带来云雨天气。 (2) 反气旋 根据其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分为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按其热力结构可分为 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 活动于中高纬度大陆近地面层的反气旋多属冷性反气旋, 习惯上又称冷高压。 冬半年强大的冷高压南下, 可造成 24 小时内降温超过 10℃的寒潮天气。 出现在副热带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多属暖性反气旋。副热带高压较少移动,但有季节性的南北位移和中、 短期的东西进退。 2 .温带气旋的源地 气旋源地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温带地区。如果以在一定面积中气旋生成的频数来统计,可以发现气旋发 生频数在水平空间上有明显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布,如图 4.15 给出了 1 月和 7 月北半球地面气旋频率及主 要路径的统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半球气旋源地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月和 7 月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有两个气旋最大频率中心,这就是半永久的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所 在地。亚洲、北美大陆北部及沿海的气旋分别向这两个频率中心移动。比较图中 1 月与 7 月的情况可以看 到冬季气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夏季,同时东亚气旋路径夏季比冬季偏北。 (2) 气旋的源地分布基本上与纬圈平行,呈东西向,在洋面上,特别在太平洋上,纬圈向的气旋源地尤其 明显。 (3) 巨大山地的背风坡一侧及其以东地区。北美的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亚 洲青藏高原的东面,都是气旋主要的发生地。 (4)海湾以及内陆湖泊,在冬季温度较高,很容易有气旋生成。地中海中的意大利半岛的两侧,黑海、里 海、北美的五大湖区等都是著名的气旋源地。 对东亚气旋发生情况的统计表明,无论冬夏东亚气旋在 30 °~ 35 °N 和 45 °~50 °N 两个地带中生成的频数 最高,而这两个地带中前者与长江淮河流域的纬度相当,称南方气旋。后者则相当于我国的北部边疆,称 为北方气旋。夏半年北方气旋发生的频数比冬半年多;而南方气旋则是冬半年发生的频数大于夏半年;冬 半年这两个地带中气旋发生的百分比接近,而夏半年北方气旋发生的百分比明显比南方气旋大得多。这种 南北、冬夏气旋发生频数的不同与行星锋区由冬季到夏季,从南到北的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在太行山背风侧的华北平原,日本海和巴尔喀什湖附近是气旋发生频数较多的地区。而 110°E 以 西、40°N 以南,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大部分地区并无气旋发生。这是因为当对流层中下层西风经过青藏 高原时, 分为两支, 北支在 40°N 以北甘肃一带形成高压或贝加尔湖高压脊。

文档评论(0)

eyf39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