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 知识点2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pptx

环境微生物 知识点2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生长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种质连续理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 子结构的化合物。基因学说:1933年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发现了染色体,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基因学说,使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先后有利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才使人们普遍接受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材料: 肺炎链球菌粗糙型(R)光滑型(S)有 荚 膜菌落光滑分泌毒素致 病无 荚 膜菌落粗糙无 毒不 致 病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R型菌加热杀死S型菌S型菌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R型菌+加热杀死S型?怎么来的呢?合理的解释: 活的无毒(R)型细菌受到了死的有毒(S)型细菌的影响,转化为有毒(S)型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S型活菌体内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长出S菌活R菌只有R菌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R型转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吸附离心10分钟后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噬菌体感染实验A. D. Hershey和M. Chase, 1952年上清液中含15%放射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吸附离心10分钟后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噬菌体感染实验上清液中含75%放射性沉淀中含25%放射性(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1956年德国科学家弗伦克—康兰特将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分别涂抹在健康的烟草叶子上,结果涂抹的RNA烟草叶片得病,涂抹蛋白质的叶片正常健康。实验证明在不具DNA的病毒中 , RNA是遗传物质。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携带遗传信息植物病毒重建实验证明:遗传的物质基础为核酸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核酸将E.coli分别培养在以放射性32PO43-或35SO42-作为磷源或硫源的组合培养基中,可以获得含32P-DNA的噬菌体或含35S-蛋白质的噬菌体。将两种带有不同放射性的噬菌体分别感染寄主,10min后用捣碎器使噬菌体外壳脱离寄主细胞,离心后测定上清液和沉淀的放射性。(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75%在上清液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