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实录.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逢入京使》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 教学目标: 1、读诗入韵。在读正音的基础上,运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出诗文的轻与重、缓与急、抑与扬,延与顿的变化,再层层推进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 2、读诗晓意。借助人物背景的穿插,引导学生抓住“东望”、“泪不干”、“报平安”这些词,从人物神态、人物心态、人物事件三方面进行联想,在有序的联想中构建诗意所描述的画面,从而现实读诗晓意,品诗察情。 3、析诗察律。指导学生数一数这首诗的字数与句数,发现诗的句式特点,引导学生按平长仄短的方法再读诗,自主发现七绝诗的平仄规律,进而掌握七绝的平仄格律,形成写近体诗的基本方法。   4、依律写诗。选择另一首七绝古诗,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大意,按照七绝的平仄格律仿写古诗,让学生在拓展的练笔中实现学习方法与运用方法的整合,同时培养学生读与写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古诗诵读的方法,并在诵读中理解古诗的主要意思与情感 2.难点:运用古诗的平仄规律,学会仿写古诗。 教学方法: 1、坚持诗文积累与方法传承并重。重视古诗诵读方法的培养与古诗格律的发现,引导学生在古诗的诵读中,贯彻读、思、悟、练的相统一。 2、注重主线设计与模块组合并行。采取以读为主线,以观察、联想、分析、运用为支点,形成课堂教学的相应模块,有机地古诗的法、意、情、理四层次的教学元素融为一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诗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1、情境导入 夕阳染血坠西山,狼烟起兮赴边关。征程回望思念长,漫漫黄沙泪满衫。岑参的一首《逢入京使》有道不尽的回望,更有拭不尽的离人泪,古诗以其短小的句式,凝练的语言,起伏跌宕的声韵,展示着它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岑参的《逢入京使》这首诗,去听听诗人在起伏跌宕的声韵中的生命吟唱。(板书课题) 2、指导读诗的题目。(指导诗题节奏) 逢/入京使。 3、诗人:岑参,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岑参。简介诗人。 二、读诗入韵 1、读诗正音 诗词之美,美在音韵,字正则音正,腔圆则韵足。读诗讲究字正腔圆,首先要读准字音,做到声音洪亮、饱满,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读读这首诗。 自由读诗。 (指明学生个别读) 还有谁来读读?(生读) 同学们一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 2、读诗入味 诗之味在于停顿,即诗的节奏,还在于轻重有别,缓急有序。怎么读出古诗轻重有别的感觉呢?听老师读第一句,看看哪些字是重读?哪些字是轻读?并画出诗的节奏。听出来了就举手示意下。 师示范:故园东望路漫漫,(两遍) 学生交流:故、望、路、漫漫是重读,园、东是轻读的。 师:重读的字用“I”线来标记,轻读的字用“-”来表示。你们再看看重读的这些字的声调! 生汇报:重读的几个字是第三、第四声,轻读的几个字是第一声与第二声。 师:对,三、四声的字相当于古代仄声字,要读得重而急;一、二声的字相当于古代平声字,要读轻而缓。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读诗的方法。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读读这一句(两遍)。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这种方法快速地划出这首诗的平仄,再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读一读整首诗。(学生自行练习两遍)记住方法再读全诗。 (师:随机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诗句的节奏与停顿训练。或插入声断气连的指导(读得好,好在哪?好在他在园字停顿的时候还保留了气息。)) 生:先个别读,再全班集体诵读: (教师起头领读,提示要求:注意轻重、缓急、停顿) 师:无韵不成诗,在你们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其中有一个韵始终在回响,是哪个韵呢?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的诗尾。 路漫漫, 泪不干。 无纸笔, 报平安。 师提示启发:看看最后一个字。 学生:其中漫、干、安是韵。 师:再看看他们的拼音?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一个“an”。 师:这就是古诗中的押韵,这三个字就是诗的韵脚,读诗的韵脚时要比其他的平声字读得略重一些,声音延长的时间要长一些。 师: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一读,读出音韵回响的感觉来。 三、读诗悟情 1、读诗会意 师:古诗虽短却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这首诗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辞别家人,从长安远赴千里之遥的安西任职,在这漫长的征途路上写下的诗。 再读诗题,(逢入京使)逢是指?入京使是? 师:岑参在征途中遇到从遥远的安西回长安述职的老朋友,在这从长安到安西的路上,一个是告别家人而远去,一个是久别后即将与家人团聚。(板书:路)在这每一句诗里,在 这远行的路上,在这相逢的路上,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岑参?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自由读读诗文后面的译解和诗意再与同桌一个读诗文另一个同学读译解和诗意一起合作读读这首诗,现在开始。 2、想象画面 师:故园东望路漫漫,在这路上,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岑参? 生:岑参不停地回望自己的家,看着前面的路是这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