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上 课 啦
边塞诗:又叫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知:(一)作者
岑参: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知:(二)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大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请用二二三的停顿划分节奏
划:节奏
请用二二三的停顿划分节奏
划:节奏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要求:
1.再次大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2.同桌互读互听
读:古诗
以小组的方式,文章内容梳理(如果遇到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
译:古诗
1.读标题,如何理解标题?
逢:遇见,碰上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悟:诗句
2.解读诗句
(1)这首诗短短四句,却绘出了一副离别之画。在此诗中,哪句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2)作者为报效国家,辞去一别,伤心流泪,哪句诗体现作者已远离家乡?
悟:诗句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自然、含蓄凝练的语言,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请欣赏视频《天之大》体会子女对父母的思念及父母之爱
写一写:
把你们最想对远在他乡的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吧!
作业布置:
1.收集关于思乡或边塞的诗句,做摘抄并背诵。
2.背诵古诗,会默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表格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实录.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同步教学设计.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实用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2课《回延安》表格导学案(2课时).docx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2课《回延安》教学实录.docx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7课《大雁归来》表格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8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docx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实用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