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说课稿 / 初中说课稿 / 初中语文说课稿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初中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百和中学 谢治平   一、课文说明。   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章却用大量篇幅描绘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重在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忘却,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独具特色的竹林,二是这里闲适、安静的竹乡人的生活。   二、设计思路。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熟悉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前面部分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描绘竹子的丰收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展现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也就是“难忘”的原因之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竹海,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的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又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对此问题都有所涉及)进行关注。这也是作者“难忘”竹海的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着重解决这个知识点,属于一堂专题研究性的课。   三、设计原则。   1、故意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阅读与写作指导并举。   4、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5、课内外衔接,知识与能力并重。   说明:   1、教学重点确定为“竹林”,并非否定“人家”。因为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2、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竹乡、热爱竹乡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致富的主题反映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把它放在了第一课时。   四、设计流程。   教学目标:学习写景的层次和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课型:研究性学习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准备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重点是前面三个自然段,尽量识记课文内容。   2、开展“招聘导游”活动。   (以“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竹海……”为句式。)   三、学生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   1、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   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些语言标志。   明确: 远望:宽广深沉   近观:密不见底   四顾:无边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板书)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描绘的句子。   明确:   色彩:   声音:   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五官(板书)   小结性提问:   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   ②为政府机关开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加深理解,迁移练习。   (一)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③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⑤他们换了四回手,见望见依稀的赵庄,⑥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⑦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⑴写景角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嗅觉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B:①②嗅觉③④⑤⑥⑦视觉   C:①嗅觉②触觉③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D:①②视觉③④视觉⑤⑥听觉⑦视觉   ⑵很好地烘托了“我”的 心情。   (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⑴诗的颔联,作者从 角度,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⑵诗的颈联,作者从 角度,描写了

文档评论(0)

135****1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