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测量和热学的测量.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学测量和热学测量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科学,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自然科学。 研究的主要途径就是实验,实验的主要 手段是测量。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物的某特性与被选作标准的某物的某个特性做比较。 ;伽利略开创了物理学,是力学测量的集大成者;细观察,巧实验,勤思考, 善推理,精演算;一 力学测量;;;;而对于天体位置、距离以及运动 的测量,则根据它们的运动规律 以及光谱进行间接测量。 对物质微观粒子力学性质的测 量,要用到光学、电磁学、原 子以及核物理等手段进行间接 测量。; 力学测量中涉及到杠杆原理(如天平实验) 阿基米德定律(流体静力秤——测量密度) 胡克定律(弹簧——测量液体表面张力) ;光线反射和折射定律(光杠杆——测量 杨氏模量) 干涉或衍射(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 测量细丝或狭缝宽度) 多普勒效应(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压电效应(应用传感器制作电子秤)等。 ;要确定速度等力学量,还必须测量时间。 从古代的日晷、沙漏, 到以摆动的等时性为基础的机械式钟表, 到晶体震荡为基础的石英钟, 一直到原子钟,时间测量的精度大大提 高了。;在我们的物理实验课中,涉及速度、 加速度的有气垫导轨、单摆或物理摆、 多普勒效应等实验,测量声速的实验; 还有测量密度、杨氏模量、粘滞性、 表面张力等涉及物质性质的实验; 应用传感器测量质量、微小形变等。 ;光速已经是长度单位米的定义;强度调制光的干涉法测量光速;;;;用电阻应变片制作电子秤;;;1 敏感栅 2 引线 3 粘结剂 4 盖层 5 基底 ;;;二 热学测量;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一百年左 右,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 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 促进了热(力)学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实验,特别是 精确地测量了热功当量,人们认识 到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和电磁能 (后来还有原子能和核能)之间是 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转换过程中总 量守恒。;;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 科学研究活动都证实了这是自然界 中最根本的规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指出了宇宙中一 切宏观过程发展变??的方向,也即 时间只能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 的方向。 ; 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这些定律的数据或现象, 一定是实验做错了或者是有待发现新的物 质形式或新的相互作用。这是无数实践证实 了的 ,也将指导人类今后的活动。 不消耗能量的第一类永动机或从单一 能源获取能量的第二类 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在改进热机,提高热机效率的 实践中人们又逐渐认识到, 热机效率不可能到达百分之百。 这又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在蒸汽机时代,由于科学发展的 局限,人们认为有一种无质量的物质 ——热质——可以自由地从高温物体 迁移到低温物体,并在此“热质说” 的基础上建立了量热学、传热学。 ;现代科学虽然否定了热质说, 然而由于量热学、传热学等 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能有效地描述宏观热现象。 后人仍然沿用“热量”、“热流” 等术语.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 物理量,它是物质微观粒子无 规则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 热学测量的关键是对温度的 测量. ;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摄氏温标,在物理学研究上使用 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与压强趋于零时 的理想气体温标是一致的。 ;温度的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 接测量.所谓直接测量,指测温 元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 常用玻璃液体温度计,金属电阻 温度计,热电偶,气体温度计等. ;间接测量是根据被测物辐射的亮度,颜色和光谱等特性,非接触地测量温度 (如恒星.温度的测量,炼钢炉内温度的测量等) ;热力学量是物体微观态的宏观表 征。 热学量(如汽化热、熔解热、沸点 、凝固点等的测量)与物态变化(相变)密切相关。 所以热学测量对于研究物体 的微观世界也有重要意义。 ;;;当物体内存在温度梯度时,就有热量从高温出传递到低温处。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面积的热量正比于温度梯度 ;;我们把单侧表面积为S、厚度为h的圆形 薄板B两面的温度维持在稳定的T1和 T2 (T1> T2)。薄板的上表面与传热筒的 底部(T1)密切接触,下表面与一个散 热黄铜盘A(T2)密切接触(它们侧面各 有小孔,热电偶插入其中测量温度)。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可认为薄板传热速率与铜盘向环境的散热速率相等。 ;;;;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