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 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是夏季的 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 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目录 01/ 端午节由来 02/ 端午节习俗 04/ 端午节活动 05/ 端午节的当地演化 Mù lù 03/ 端午节诗词 1 Du--ān wǔ j ié yoú lái 端午节由来 Jì nián qú yuán 纪念屈原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 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 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 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 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 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Jì nián wú zǐ xù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 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 元前 770- 前 476 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 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 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 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 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纪念曹娥 Jì nián cáo é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 ,是为纪念东汉 (公元 23-220 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 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 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 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 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 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 郸淳作诔辞颂扬。 2 端午节习俗 Du--ān wǔ jié xí sú 赛龙舟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都与纪 念屈原有关,吴川亦不例外,但吴川人扒龙船还有 赶“鬼”驱邪的意思。吴川江河湖海众多,以前水 利设施落后,经常有水灾水患,古人以为有“水鬼” 河怪作祟,因而五月初五想通过扒龙船来赶走“水 鬼”,驱邪消灾,以求得平安。 划龙舟 Huá lóng zhoú 吃粽子 Chí zòng zǐ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 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 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 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 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 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 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 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 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 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 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 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 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 等香草洗澡。 Mù lán táng 沐兰汤 画额 Huà é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 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 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 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 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 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 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 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 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 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 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 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 戴香包 Dài xiáng báo 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 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 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pèi cháng ming suǒ 佩长命锁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 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 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 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 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 益寿延年。 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