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docx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eq \a\vs4\al(知识,结构,)eq \a\vs4\al() eq \a\vs4\al() eq \a\vs4\al(专题,线索,)eq \a\vs4\al() 线索1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线索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主题1 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eq \a\vs4\al([考情分析]) 年份 考题 考查角度 2018 全国Ⅲ卷,T35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 2017 全国Ⅲ卷,T34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 全国Ⅰ卷,T34 冷战局面下苏联经济的发展 2016 全国Ⅱ卷,T34 斯大林模式下的工业化成就 2015 全国Ⅱ卷,T34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2014 全国Ⅰ卷,T34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2013 全国Ⅰ卷,T35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80年代改革的比较 全国Ⅱ卷,T35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 eq \a\vs4\al([命题特点])  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每年都有命题考查,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苏联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特点等;命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运用图文材料或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获取信息结论、分析比较、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eq \a\vs4\al([主干排查]) 1.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①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②内容: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③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②内容:粮食税;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④意义:a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b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确立。 (2)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与专制。 (3)评价 ①积极:短时间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4)调整 ①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②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eq \a\vs4\al([热考重点])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全部国有化 解除部分国有化,部分恢复私人企业 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计划经济 经济运行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共存 单一的公有制 作用和实践结果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前期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使苏联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eq \a\vs4\al([真题例证]) 1.(2018·高考全国Ⅲ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寂寞高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