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设计-四季童趣教学设计_1.docxVIP

《童趣》教学设计-四季童趣教学设计_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童趣》教学设计:四季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等。 【计划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四、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1、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5)果如鹤唳云端。 (6)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8)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0)徐喷以烟。 (11)以草为林。 (1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五、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2、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2、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1)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2、合作探究: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3、交流: (1)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四、体验与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

文档评论(0)

132****0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