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2.docx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2.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 文 教 案 (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3 页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2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的]   1.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 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4. 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寂寥摇缀隶怆   5.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   [课堂练习]   1.读,背。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 赏读课文。   (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文档评论(0)

134****7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