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docx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了解韩非子思想及其《说难》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1、 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2、 结合高考题解读韩非子,同时让学生感知真题。 教学难点 1、文言语法现象。 2、对故事中作者真实意图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对韩非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郑人有且买履者》中的故事,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5页,将最后一则故事齐读一遍。 整体感知 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落实字词,并翻译文段大意。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重点字词: 伐:攻打。故:故意。 妻:qì,以女嫁人。 以:目的连词,“用来”。 因:于是。 戮:杀掉。 兄弟之国:有婚姻关系的亲密国家。 以:认为。 亲:亲近。 备:防备。 取:攻取。 雨:yù,动词,下雨。 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云:说。 果:果然。 词类活用: 娱:使动用法,使……快乐。 智:意动用法,以……为智。 特殊句式: 问于群臣:状语后置,于群臣问。 胡,兄弟之国也。 (判断句)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被动句) 2.解读文章内容 (1)为什么关其思明明说对了却“为戮”? 解析:我们也许会认为关其思死得莫名其妙。国君向大臣征求意见,自己义不容辞地发表意见,似乎并无过错,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其实,他不明白,他的问题就在于太聪明、太敏锐了。郑武公已经把女儿嫁给了胡君,攻打胡国等于是将女儿送上绝路,然后吞并女婿的封国,这无论如何在道义上都是令人不齿的,至少是无法在朝廷上公开讨论的。关其思的智虑足以把握武公的内心所思所想,但是他不明白怎样正确的用好自己的智虑,怎样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 关其思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他在认知判断事情方面显示出睿智,但是在认知君主方面显得相当幼稚,这是他丢掉性命的根本原因。 明确: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 (2)为什么邻人之父也明明说对了却“见疑”? 解析:从邻居老人来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这则寓言的意思是劝说别人是何等的困难,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是被韩非当做一个事实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那些能够有助于让别人听取自己意见的方法的。 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方法之一。 明确:交浅不可言深) (3) 针对这两则故事,韩非子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总结: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译文: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为什么韩非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先来了解这两则故事的出处《说难》。 《韩非子?说难》 说shuì,游说的意思;难nán,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选自战国时代法家学派著作《韩非子》,是 《韩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韩非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 韩非子为什么会认为游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 三.知人论世 1、时代背景 韩非生活在战国末年,当时正是纵横家特别活跃的时期。《韩非子》无疑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这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表现在说理的方式上。战国中期以后,士人在向各国君主大夫等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求取仕途时,说辞逐渐由以前的说理议论为主转向以叙事为主,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君主进言,把自己要向君主阐述的道理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这可能是为了让游说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能跟战国时期的社会戾气(戾气:暴戾之气,残忍,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较重有关。 《战国策》里就记述了不少故事说明游说之士可能面临的风险。像赵太后明令全体大臣:谁要再进言劝谏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以换取齐军前来解救秦国大军压境的危局,我老太太就朝他睑上吐唾沫。这样放话算是极文明客气的。许多君主更喜欢直接放狠话:谁劝我,我砍谁的头。这种情况下,选择讲故事的方式进言就迂回安全得多。毕竟寓言故事通常都有多义性,讲故事的人可以根据听故事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故事的指向性。

文档评论(0)

Mylover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