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教案.docx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用写作方法。 2、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用结构模式。 3、能较熟练的运用作文创新手法:标新立异、以小见大等。 【教学重点】 赏析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优秀学生习作《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习作理解和运用创新作文手法。 【学情分析】:2015-2016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学生按照“任务指令”作文,大部分高考作文,取向正确,立意不偏,但深刻性和思辨性,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不能把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区分出来,只会用一两个笼统的概念和机械的思维方式来套用所有的材料,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假、大、空”的“套作”和“宿构”现象。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为此我借助2015年高考优秀考生习作的赏析设计了这节课,意在引导学生走上辩证思考,创新作文的正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微课件《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就事论事,就事论理”,但仍有考生“脱离材料”“空论”“泛论”,缺乏新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及常用结构模式认识不清。所以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用写作方法,相信对同学们一定会有所帮助! 二、合作探究,明确技法(指导学生讨论,质疑释义)(幻灯展示) (1)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六法:(幻灯展示) 1、析材料 2、论利害 3、挖根源(找原因)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常用结构模式(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2)结合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中考生习作,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方法和常用结构模式的具体应用。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幻灯展示)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②赏析范文:课前发放此文,课堂讨论分析。(幻灯展示) 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幻灯展示) 引(简引材料)尊敬的警察同志: 引(简引材料) 我是一名普通群众,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了解到贵局近日处理的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驶一事,公诸网络引起众说纷纭,而我个人对此也有想法一二,愿与您一同分享。 提出观点议:正反对比政务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政务“新宠”,确实极大地便利了官民间的交流,将这起举报公布在官方微博上,也足以彰显贵局对百姓的重视,对我们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捍卫,我对此感到欣慰与踏实,然而,在将这起事件公之于众的同时,我想请问您:是否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感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呢? 提出观点 议:正反对比 (欲抑先扬 正反对比) 联:明析原因,直指危害在当今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新鲜趣闻都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在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对父母孝敬有加的子女,如今却将父母置于法律的准绳之下去评判,这自然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女儿或许并无恶意,仅仅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但在公众犀利的目光之中,或许会完全走样,面对如此不同寻常之事,谁能保证千万网民之中没有恶意揣测的小人?倘若产生了对家庭关系的质疑,这岂不使人心冷落,使日渐产生危机的道德更遭遇一重寒冬吗? 联:明析原因,直指危害 (假设论证,具体分析) 请允许我举一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马航MH370失联之后,多少遇难者生死未卜,亦有多少遇难者的家属守着那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夜守候,几近崩溃边缘,同样有媒体急于挖掘他们内心的感受,亦有网友冷眼相待称其忸怩作态,抑或庆幸自己不在机上。灾难发生时,任何对当事人的深入挖掘都无异于二次伤害,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一份人文关怀来呵护敏感脆弱的人心,以及这个敏感脆弱的社会。 (举例论证,深化论点) 结:寻找对策 倡议劝勉警察同志,我们现在亦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女儿举报父亲,这样看似“大义灭亲”的行为诚然能宣扬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ylover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