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建设异地应用级灾备建设分析.docx

中小银行建设异地应用级灾备建设分析.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中小银行建设异地应用级灾备建设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奈的一件事情:中小银行是否有必要建设异地应用级灾备探讨? 随着中小银行业务的发展及监管要求,对应用系统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中小银行在完善同城数据中心实现双活的基础上,开始考虑异地灾备中心建设。现在大部分中小银行基于“同城保生产、异地保数据”的原则,将异地灾备中心作为数据备份中心,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关键数据的少损失。但是随着技术发展,某些中心银行对异地灾备中心的应用级灾备建设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兴趣。发现有人回复说到:异地应用级灾备建设是一件大事,行内投入很高,必要性是否有?无奈的是如何说服上层领导?那么中小银行到底有没有必要建设异地应用级灾备呢?或者说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应该建设异地应用级灾备呢?我也很想听听同行对这块的看法? @Creolol 某银行: 1、符合监管要求当然是必要的。没记错的话监管文件明确过资产规模>1000亿且跨省经营的商业银行应该设立应用级异地灾备(灾难恢复5级)。不大于1000亿或者不涉及跨省的,只要求4级,数据级即可。当然,各地的监管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2、要看自身的主数据中心及同城中心的IT系统健壮性情况。尤其对于中小型银行,私以为本地高可用做到足够好再考虑完备的异地中心建设更加科学。从规避实际风险的角度来说,同城的双活或灾备系统可以应对绝大部分灾难,而且技术层面上,同城的接管速度也要比异地快的多; 3、还要看行内应用系统架构的发展方向及路线。异地中心建设成应用级,如果仅仅作为灾备或供一些边缘系统使用,是对基础设施极大程度的浪费。尽管灾难备份是它存在的最大意义,但配合着合理的应用系统架构规划,让异地中心也适当的“活”起来,才是科学健康的IT战略。 @melody2004 某城市商业银行 系统架构师 : 是的。两地三中心是现阶段行业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即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异地数据灾备中心。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且后期运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数据中心基础运维人员至少需要四个人轮流值守,双人值班,三班倒。12个人的基础运维编制,再加上开发和应用运维人员,IT科技部门编制人数保守估计要在50人以上,对中小银行真的是个问题。 @zihan524524 某银行: 数据中心监管指引对于银行业容灾体系要求如下: 总资产规模一千亿元人民币以上且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法人商业银行,及省级农村信用联合社应设立异地模式灾备中心,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应达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定义的灾难恢复等级第5级(含)以上;其他法人商业银行应设立同城模式灾备中心并实现数据异地备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应达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定义的灾难恢复等级第4级(含)以上。 以上要求并没有明确是不是要做异地应用级灾备,所以从大的层面来说没有强制要求。但做不做异地应用级灾备,规模做多大,投入多少,这个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一是本地监管部门是否有要求,有很多本地监管部门对容灾,业务连续性要求是远高于标准的,二是行里自身状况,毕竟做异地应用级灾备比数据级灾备投入会大不少,行里舍不舍得花这个投入。没有所谓的有没有必要。 一般来说,灾备布局模式分为大同城小异地,小同城大异地,小同城小异地,大同城大异地,这里的大小是相对的概念,各位看官莫咬文嚼字哈,小同城小异地基本不满足监管要求,基本被抛弃,大同城大异地投入巨大,一般也不会采用,小同城大异地,这种模式采用的不多,大同城小异地是主流模式。 如果有条件,在大同城做好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最关键的系统异地应用级灾备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guangshi007 ?技术经理?: 按照标准来说,银行要做两地三中心的架构,生产系统——同城灾备系统——异地灾备系统,就现阶段而言,号称是两地三中心架构的基本都是银行、金融业或者垄断性国企之类不差钱的单位,在实际遇到灾难事件时,能否顺利切换过去,数据是不是同步一致,切换时间需要多久…等等因素都很难说,毕竟年年在做的切换演练都是比较理想状态下的模拟,跟实际灾难事件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正如前面几位所说的,建设异地应用级容灾,代价巨大,花费不菲,建成后能否如预期所料,迅速、平滑地接管同城生产中心的系统及服务,网络会不会抖动,数据是否跟生产环境完全一致,难于保证,毕竟会遇上什么类型的灾难事故,影响范围多大,都无法预知。 这种建设项目,投入巨大,实际能起到多大效果,与银行的管理水平,制度规范,技术维护水平,运维情况关系更密切一些,换句话说,搭建硬件环境架构是基础,比较容易实现,但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管理水平等等软能力也必须跟上,考验的是银行的内功,若是内功不给力,硬件架构再好,配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