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现代心理学说人格成熟者有具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安全感及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客观看待自己、专注于事业、行为具一致性七大特点,具有这种成熟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进行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超个人心理学家提出理想的人格是“心灵的自我超越者” ,这种人有基于高峰体验的对生活意
义与目的确知, 具有使命感, 对生命保有虔敬和赞叹的心情,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慈悲心,积极献身于实现人类的正向
潜能及改善世界的高尚理想,热爱生命,在生活中能体现其灵性上的体悟,相当于菩萨型人格。
关于成熟人格的标志,佛典中也颇有说法,如《南传弥兰陀
王问经》 说大药智者具足二十八种德性: 勇猛、羞耻、谨慎、有徒众、有朋友、容忍、持戒、诚实、具足清净、无嗔、无
慢、无嫉妒、精进、努力、友善、好施、爱语、谦逊、温和、不狡猾、不欺诈、具足智慧、有名望、具足学识、饶益部属、得众请求、多财富、有善名。具有这些德性,才是合格的佛
教徒,或佛教所谓的“好人” 、“善人”。周叔迦《虫叶集·从佛教徒的人格说起》认为佛教徒应有三重人格:善人、修行
人、明白人,其诀要依次为孝、信、悟。善人,当以《大学》诚意、正心、修身为要。
佛教理想的人格目标,是阿罗汉、菩萨、佛陀,佛陀为圆满人格的楷模。太虚《佛陀学纲》谓“觉者为人类最高人格的表现”。学佛修行,实质上即是自塑理想、圆满的人格。太虚以一偈来表达他自己的人生理想:
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也是对他所倡导的“人生佛教” 、“人间佛教”宗旨的集中概括。此偈意谓成佛之最高理想的实现, 须从完善人格做起,学佛,即是完善人格, 人格的极度圆满, 便是成佛, 便是“真现实”——自性潜能的圆满开发或圆满的自我实现。学佛修
行,完善人格,须先从人型人格的自塑着手,按佛教的人乘正法做一个合格的人、好人,如太虚在《佛乘宗要论》中所说:
佛学的第一步,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个人。
应“完安物质的生活,增高知识的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 ,遵守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用麻醉品五戒,敦伦
尽分,尽职尽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上,向天型、四圣型人格一层层晋升。若要作人中的贤圣,须按天乘正法,力修十善,净化自心,布施奉献,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若要自塑成四圣型尤其是菩萨型、佛型人格,须依大乘佛法,以诸法无我的正见为导,以“无所得”为诀要,在社会生活中
力修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六度”,伏断烦恼,利乐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
法带动、摄化众生,改造、庄严国土。
自塑为何等人格, 成地狱饿鬼还是成佛, 关键首先在于知见。树立正见,远离邪见,被佛教强调为塑造人格的首要。照见
诸法无我的智慧和离一切我相的清净心,是自塑成菩萨型、佛型人格的主导。
众生之所以自塑为众生,乃至自塑为下劣的地狱饿鬼畜生型恶人、庸人,在于不如实知见,不悟假我非实,色声香味触及财色名位本空,挚爱众生的生命形态及假我,贪求世间的声色货利等,其执着深者,被善恶无报、人死断灭等邪见所误导,遂不顾他人和公众的利益、不管法纪道德,恣意造作杀盗淫骗等恶业,自塑成地狱等人格。具正确人生观和合理的理想、相信善恶有报者,能自觉按道德规范约束身心,自利利他,向善向上,提高精神境界,自塑成人、天型的人格形象。若能思考存在问题,亲近善友,获得佛法的正知正见正信,勤修戒定慧,积集福慧,依佛法如实观察诸法无我的真实,以无我无住的清净心服务社会、利乐民众,便会在佛法的指引下自塑为四圣型的高尚人格。树立正见,因而被强
调为做人的首务, 学佛的基石。 藕益《灵峰宗论》 卷二有云: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
决定人格或品格高下的关键,是假我之执的深浅有无。从地狱型人格到佛陀型人格,是一个假我之执从极深到浅、由浅至无的进程。假我之执愈深,愈为自私,其人格愈是低下,
其我与我所实际上也越小,乃至其自我被禁锢于狭窄黑暗的监狱囚室中,或成为连一个亲人和朋友都没有的“孤家寡人”。假我之执愈浅,其人格愈高上,其我与我所实际上愈
大,大到佛陀之全宇宙无不是我、 我所。人人同禀此心此性,而所造人格千差万别。司马光曰: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人格越低下、越自私而才具越大、越聪明,
对社会的害处亦越大;人格愈高上、愈无私而才具越大、越具智慧,对社会的贡献则越大。
在正见指引下,应确定理想的人格目标,对佛教徒来说,即以佛菩萨圣众为人格楷模,真切发起誓愿上成佛果、下度众生的菩提心。应如《发菩提心经论》卷一所说,通过思惟诸佛功德,以榜样激励自己而发起菩提心:思惟十方三世诸佛当初发心时亦如同今天的我,具有烦恼,而终成就菩提;思惟一切三世诸佛发心后皆已成佛, “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应得”:
思惟一切三世诸佛,为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