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行风险控制只闻楼梯响
金融危机加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业的高管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但要想将银行的风险管控需求通过最恰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并非易事。
谁是推手?
近日,招商银行 “新资本协议办公室 ”副主任李明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困扰: “随
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 我们面对的业务种类、 客户需求、 合作伙伴和监管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银行系统性风险日益增大。 ”
这也是国内许多大型银行的共同问题。
对于更多的中小银行而言, 直观的风险预警则来自于经济危机。 制造业、 房地产业等倒
闭、资金链断裂等,给银行的相关资产质量带来了压力。
广西省柳州市商业银行副行长谭淑文对记者感慨: “金融危机以来,这家以中小制造企
业为主要客户的城商行风险骤增。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降低风险。 ”
同时,来自政策层面的督促也使得银行的风险管控亦被提上日程。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从 2010 年底将必须开始全面实施《新资本
协议》,其他城商行等随后分批跟进。 《新资本协议》框架 2004 年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公布,该框架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框架和标准。
因为落实 《新资本协议》 的必要技术途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 诸多的管理
软件企业事实上成了银行风控快马加鞭的主要推手。
记者了解,大银行上马一套风险系统大约需要 3 亿~5 亿元。中小银行价格则维持几千
万元左右。 在国内, 城商行和农信社的总数量达到一万多家。 这意味着未来风险管控市场容
量不容小觑。
据用友 NC 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廖继全介绍: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
系统, 一般需要分成 25~30 个项目, 开发成本非常高。 ”因为敏感的嗅到银行风险管理商机,
用友 2007 年已开始致力于风险管控项目的研究。
去年年底,用友银行客户约 100 余家,市场占有率达 90 %,银行业务累计签约额才不
过 1.95 亿元。今后银行业务有望成为其业绩的推动力量之一。这直接促成了诸多管理软件
企业对银行业务的虎视眈眈。
“这对于我们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我们通常会参考大银行风险管控的成功经验,然后选
择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内管理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杭州市商业银行的一位负责人称。
蹒跚起步的系统
抛去高昂的价格因素,从技术上落实风险管控项目也并非易事。
以招商银行为例,早在 2007 年底招行行长马蔚华就组建了专门进行风险管控的机构
—— 招商银行新资本协议办公室, 并为此聘请了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李明强任主任。 李此前在
加拿大的一所经营规模数千亿美元的银行从事风险管控研究。
据李明强介绍,招商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依旧处于 “起步阶段 ”,还在不断地完善。
困难之一在于银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尚难达标。一套风险管控系统实施一般要分成
25~30 个项目,对银行本身的信息化程度要求相当高。即只有财务、人力、客户关系等各环
节完全信息化,实现相互兼容和对接,才能在此基础上搭建风险管控系统。
但现实情况则是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大型城商行业务发展急速, 管理软
件系统淘汰频率频繁, 面临着新上马软件和其他部类软件平台兼容的问题; 而规模相对较小
城商行和农信社信息化水平低,部分甚至还停留在依靠银行自有 I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