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诗词笔记整理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1. 选自《王维集校注》,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
2. 两个“故乡”的表达效果: 在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表
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怀念。
3. 赏析“应知”: 生动表现出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相思。
4. 赏析“寒梅”: 诗人之所以用到“寒梅”是因为“寒梅”已经被诗化、意象化,是一种诗
人对故乡思念感情的一种寄托。把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形象化,具体化。
【主题】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来,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的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译文】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选自《李义山集》,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2. 君问归期未有期:
开首点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 ,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
可以猜测, 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 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
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3. 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 表现了丈夫所处环境惨淡,透露出丈夫羁旅之感,不得归之
痛苦。
3. 赏析 “何当”:是表示愿望的词, 是诗人因为现在生活的惨淡迸发出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
腹的寂寞思念, 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 情深
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
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
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
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 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主题】 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
特色。
《淮上与友人别》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 选自《云台编》,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
2. 赏析“愁杀”: 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情绪写到极致了。
3. 赏析“风笛”、“离亭”: 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出离人的特殊心境。
【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
声笛声, 我们就要离别了, 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 ( 今湖南一带) ,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句子赏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
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
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
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
荡的杨花, 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 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 宜人
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
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 、“杨柳
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
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3G518-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无吊车) .docx VIP
- 推拿治疗腰椎病.pptx VIP
- GB∕T 6185.1-2016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高清版).pdf
- 专题10 阅读理解应用文-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原卷版).docx VIP
- 南通如皋五年级上学期理科素养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宠物医疗市场宠物医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分析报告2025.docx
- 员工罚款单表格模板.docx VIP
- 2.3程序设计基本知识课件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pptx VIP
- 大批量主机系统自动部署.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