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八事变”前延边地区朝鲜族的学校教育研究.docVIP

“九一八八事变”前延边地区朝鲜族的学校教育研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九一八事变”前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教育研究   1883年,随着《吉林与朝鲜商民贸易地方章程》签订,中朝边境解禁;1885年,清政府在图们江北岸设立专垦区、越垦局,并于1891年将越垦局改为抚垦居移至南岗(今延吉),为朝鲜垦民大量迁往延边与开发延边提供了有利条件。据统计,1907年,延边朝鲜垦民有14,700户,72,470人;1910年,日朝《日韩合并条约》签订之后,破产农民大批涌入,1910到1920年之间,迁入图们江以北朝鲜族为93,883人,共计192,540人,他们之中有60%定居在延边四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辛勤劳作同时,兴办教育是每个人心中信念,因为这是传承文化纽带与反日民族斗争基础。   一、延边地区朝鲜族早期传统书堂教育   朝鲜人历来重视教育,凡是有朝鲜人聚居地方,都要克服困难,开设书堂。延边朝鲜族“书堂”教育开始于在1870前后,在1883年之后得到普及,到19世纪末,在朝鲜族居住地方与村落,大多都有书堂。   书堂具有明显简单性与原始性。一个书堂通常只用一间民房作为教室,有一名训长与十几个学生组成。教师酬劳通常由家长分摊,或者由他人给教师代耕。书堂没有规章与制度,学生随时入学。其教育内容完全继承了朝鲜,以封建传统儒家文化为主,学生主要学习“四书五经”与“三纲五常”,具体包括《千字文》、《孟子》、《论语》、《明心宝鉴》、《通鉴》等。所设私塾大致有四种情形:第一种,是官宦人家为教育自己子女,聘请私塾先生所办;第二种是,私塾先生为生计而设,专门招收村里孩童学习;第三种是全村共同设立;第四种是由几个适龄儿童人家合办一所私塾,聘请先生教授。   早期堂除了是青少年学习地方之外,还是村落议事与活动重要场所,在村落中具有重要地位,村里公共议事会请训长做顾问,村里婚、丧、祭也请训长做主持。因此书堂不仅对下一代儒教启蒙与文化素质教育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是延边朝鲜族与祖国思想文化联系重要纽带,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反日民族私立学校教育兴起   1905年,反对《乙巳保护条约》朝鲜人民抗争运动被残酷镇压之后,爱国者与觉醒知识界兴起了反日爱国启蒙运动,他们在谴责政府官僚卖国行径与宣传爱国思想同时,提出了“内修外学”主张,呼吁教育救国,要求“兄弟同胞,力求分发,一心重教育,激励新一代”,也遭到残酷镇压。这个运动被亡命在东北爱国志士所继承。如此,延边迅速兴起了反日爱国教育运动。该运动在朝鲜移居延边有识之士领导下,以私立学校作为基本形式,来传播近代科学文化,唤起青年一代反日民族意识。   1906年,延边龙井出现了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私立学堂,瑞甸书塾,它由朝鲜末代王族李相?l在特殊背景下创立。1905年,李相?l在赴荷兰参加与平会议途中,为创办学校,培养救国人才,特意在朝鲜人聚居延边停留一年,联合爱国人士朴茂林、李东宁等创办了瑞甸义塾,进行新文化教育,它成立标志着延边朝鲜族教育近代化开始。但学校一开始就受到日本统监部派出所干预,不到八个月被迫关停。师生们搬迁到珲春县塔头沟进行重建,一年后有3个班74名学生毕业,最后不得不宣布解散。毕业学生与爱国志士继承母校传统,奔赴延边各地创办私立学校;1908年,延吉县局子街东西郊分别成立昌东书塾与光成书塾;同年10月与龙县子洞屯成立正东书塾;与龙县明东村创立明东书塾,后更名为明东学校,1910年增设三年制中学部,由金跃渊担任校长,之后学校为了新文化传播,在学校附近村社增开了六所夜校。明东学校很长时间内扮演着抗日斗争先锋角色,是反日运动策源地。以上都说明延边地区朝鲜族反日民族私立学校蓬勃兴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之后,更多人投入到学校教育事业中。据不完全统计,1911年,延边有私立学校19所,学生493人;1913年增至88所,学生1859人;1916年持续增长到156所,学生3879人;到1928年东北由朝鲜族反日志士与民众经办学校已有388所,其中延边四县朝鲜族人民经办反日私立学校208所,占东北朝鲜族人民办反日私立学校总数53.6%。   1、反日民族私立学校类型   延边朝鲜地区新兴文化教育运动与反日民族运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特别在朝鲜“三一三独立运动”与东北朝鲜族群众独立大示威运动之后,延边朝鲜族兴起了更大办学热潮,普通学校基本上取代了私塾,按其隶属关系,大致分为:   (1)民族独立团体设立学校。1920年北路军政署在汪治县十里河太平沟设立“士官养成所”;1920年北路都督府在延吉县设立“士官学校”;国民府自1921年至1924年,在安图县设立“军事训练所”、“士官养成所”;在与龙县设立“士官学校”、“剑成中学”,新民府于1925年3月在东宁县设立“成东士官学校”。1923年至1925年,延边朝鲜族独立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