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监察制度.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 中国政治制度史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第七章 监察制度 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 7.1 监察行政体制 7.1.1 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 7.1.2 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 7.1.1 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1) (一)拾遗补阙的谏诤行政体制 早在尧舜时期就有“谋于四岳”的拾遗补阙制度 历代都有朝会议政、廷议、集议、会议等制度,都对决策起到参考和监督作用 专门的谏诤机构应该是从设立侍中寺为始,晋改侍中寺为门下省,此后,谏诤机构主设在门下省 宋代的谏院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但后来取消了谏官对上的谏诤职责,变成单纯对下监察 元代不再另设谏官 明初曾经设置谏院,不久废;由六科给事中承担起谏官的责任,但确立了台谏合一的制度 7.1.1 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2) (二)监督弹劾的监察行政体制 秦代进一步完善了战国时期出现的御史监察制度 秦汉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并担任副丞相 东汉御史中丞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御史台” 魏晋时,御史台完全独立,设在宫中,直接由皇上控制 唐代御史台下分设台、殿、察三院,分管不同事务 元代提高御史台的地位,与中书省、枢密院平行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监察官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清代则将六科并入都察院,作用明显降低 7.1.1 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3) 另有一些带有监察职能的部门,并没有被纳入御史监察系统,但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 君主为了直接掌握情况,经常派遣御史、使者、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和处理各项事务 7.1.2 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1) 自秦汉设官,便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构成按层次监督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皇帝亲自考察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督察郡县,每一层级别都有监察下属的职责 一般是宰相有责任考核中央各部门及其官吏的政绩,中央各部门又按不同业务分工监督下属和地方 7.1.2 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2) 监督的方法:听取察报,检查簿册,必要时派员前往督查 在地方政权结构上,也充分反映着有意设置交错监管和制约的关系,这是历代安排地区性行政、军事、监察职官的一贯原则 在中央直控监察体系深入各个部门的情况下,又确立各级政府自下而生的、以长官负责的监察制度,从而保证下情能及时上达并尽快处理,上下结合,构成讯息收集和监察网络 7.2 监察的职能 7.2.1 对上的谏诤 7.2.2 对下的监督弹劾 7.2.3 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7.2.1 对上的诤谏 诤是规劝,诤是直言,诤谏也就是对君主或上司提出规劝性的意见 诤谏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君主没有必须听从诤谏的义务) 诤谏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多 历代都规定主要文武大臣有诤谏之责,设有专职的谏官,但绝大多数大臣很少诤谏,君主也很少重视 古代诤谏方式:讽谏、顺谏、规谏、致谏、陷谏五种方式,由轻及重 7.2.2 对下的监督弹劾 所谓监督,是指监察督促各级官吏;所谓弹劾,是指检举各级官吏的失职、渎职或其他的违法行为 对下监督弹劾的范围十分广泛,有些朝廷还有意识地赋予监察官以“风闻奏事”的权力,赋予监察人员一定特权,旨在消除各种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打击一切可能违反统治意图和异己的言行 7.2.3 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历代一直坚持左右牵制监督的设官原则 在权责规定上,主官的权责规定具体,佐贰官的权责规定则含糊不清 在升进的仕途上,主官迁调比例较大,佐贰官则升进艰难 这种原则常常遭到破坏,正佐相互监督的机制也因此失去效用 7.3 监察的主要方法 7.3.1 检核簿册法 7.3.2 举劾案章法 7.3.3 连坐告密法 7.3.4 遣使巡行法 7.3.5 牵制监督法 7.3.6 密查侦缉法 7.3.7 密奏传呈法 7.3.1 检核簿册法 古代各级政府部门在年终时汇集各种政务情况,制成簿册,逐级呈报审查,上级核对簿书,因此鉴定下级是否完成规定的任务。监察人员也经常到各级政府部门去“督促文书” 缺陷:将宗法意识和官僚政治内容放在重要位置,监察人员易于专门寻找错字和避讳字,使监察流为形式,难以抑制工作中的腐败 7.3.2 举劾案章法 监察人员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朝章礼法的人和事,称之为“案章”;对违法乱纪的人进行弹劾,称之为“举劾” 缺陷:监察人员常是虎头蛇尾,避重就轻;加上有些君主和权贵常常示意监察人员运用举劾权来制造舆论,打击政敌;有些监察人员也利用职权,卷入门户派系之争,乃至诬陷坑害,制造混乱 7.3.3 连坐告密法 连坐告密是商鞅变法以后长期实行的制度,告密的范围十分广泛,与连坐相结合 缺陷:手段残酷,效果短暂,而且必然带来极坏的后果。匿名告密流行,使臣民战栗自危,破坏社会稳定 7.3.4 遣使巡行法 派遣使臣出去,代表君主“巡狩”,对地方实施监察的方法,是由

文档评论(0)

Miss s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