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宋朝
1.北宋汴京
2.南宋临安
3.南宋平江城
1.北宋东京
北宋名义上有四京: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以东京为首都,亦称汴梁、汴京。
为什么北宋的都城选在东京?
东京城位于今河南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平原,大运河中枢地段,邻近黄河与运河的交汇点。这一带地势低平,无险可守。东京城之所以选址于此,主要是考虑大运河漕运江南丰饶物资的便利。城内有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贯通,号称“四水贯都”,水运交通十分方便。
a.建设背景
由地方城市改建扩建而来,三重城壕
a.建设背景
由地方城市改建扩建而来,三重城壕,四条穿城河道
蔡河
b.特点
1)里坊制瓦解与街巷体系的组成
2)城市管理
望火楼(相当于消防队)
惠民药局
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
漏泽园,安置流落他乡,客死的人
c.御街的改造
1.宫城正门前向南开辟宽阔的
大街,街两侧设御廊;
2.街中以栅栏和水渠将路面隔
成三股道。
北宋东京
桥
外城门
内城门
桥
御廊
宫城门
2.南宋临安
即今杭州。古称钱塘,杭州之名始于隋初在这里设州治。五代时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于此。因南宋偏安于淮河以南地域,都城取名临安,有临时安都、不忘复国之意。
地理位置:
临安城东临钱塘江,西接西湖,北通大运河,南部有吴山、凤凰山,地形复杂,植被繁茂,河运、海运十分便利。
2.南宋临安(杭州)
城市布局:
a.“坐南朝北”,皇城偏处南端
b.御街贯通南北,成为全市主干道
C.有四条通向城门的东西向干道
3.宋平江城(苏州)
平江是北宋末得南宋时期的府城,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称阖闾城。隋唐以来,苏州已是江南一座繁华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南宋初年遭战乱破坏。
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李寿朋把重整坊市后的平江城平面图刻于石碑上,通称“平江府城图碑”。它是现存最古的苏州城图,也是流传下来的最完整、最详密的宋代城市图。
平江城图: 南宋绍定二年(1229)刻碑,最早的城市图,记载了南宋城市实况;测绘准确,内容详尽全面。
规划特点:
1)平江城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大运河绕城西南而过,城内外河湖串通,以河网纵横著称。
2)平江城利用水网地区条件,采取水路、陆路两套相互结合的交通系统。主要街道都取横平竖直的南北向或东西向,以丁字或十字相交。
3)平江城的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出因水制宜的特色。住宅多是前巷后河,呈现“人家尽枕河”、“家家门外泊舟航”的景象。
五、元大都
1.建设状况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也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它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历时近30年建成。大都的规划由太保刘秉忠主持,参与规划、营建的有阿拉伯人亦黑迭儿丁等人。
保留金中都旧城,在其东北另建新城。新旧两城并存,既能充分发近旧城作用,又能无障碍地创建理想的新城。在中国按规划平地新建的古都,这是最后一座。
2.河湖水系
把整个太液池圈入皇城,并环绕水面布置宫城、兴圣宫、隆福宫,
积水潭处于全城中部。
元大都水系明确清晰合理
积水潭
3.元大都布局特点
三重城
大城、皇城、宫城
皇城偏于南部中央,
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位
3.元大都布局特点
a.三重城
b.胡同
防火通道
排水方便
采光有利
3.元大都布局特点
a.三重城
b.胡同
c.市场分布
六、明清北京
1.明南京
a.功能分区明确:
皇城区:城东;
居民和商业区:城南;
军事区:城西北
皇城区
军事区
居民区
商业区
六、明清北京
1.明南京
a.功能分区明确:
b.四重城墙
宫城、皇城、都城、外郭,注重城墙建设,外城墙围合成极其自然的形态
2.明清北京城: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的。
明清北京的演变:3次
第一次是明初定都南京,大都改称北平。洪武元年,明军攻下大都后,为便于防守,就收缩北城,向南退入约五里,另筑一道新的北城墙。为灭元朝“元气”,将元旧宫全部拆毁。洪武三年,明太祖封其第四子朱棣为燕王,永乐元年,朱棣登极,改称北平。
辽南京
金中都
元大都
1406-1420
明北京
第二次是永乐十四年,决定迁都北京,永乐18年,正式迁都。其位置仍坐落在元大都宫城轴线上,但稍向前移。
辽南京
金中都
元大都
1406-1420
明北京
第三次是明嘉靖三十二年,为强固防卫,将内城前三门外的地区,包括天坛、山川坛等围筑外城之内,由此奠定了北京城凸字形的格局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