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技术挥发油的检识技术、萜类和挥发油挥发油的检识技术.ppt

中药化学技术挥发油的检识技术、萜类和挥发油挥发油的检识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萜类和挥发油 -挥发油的检识技术 纸片试验:将挥发油滴于滤纸上,长时间放置,挥发油挥散后不在滤纸上留下油迹,借此可与脂肪油相区别。 (一)一般检识 性状检识:观察挥发油的气味、色泽、透明度、流动性等物理外观。 一般挥发油在标准室温状态下应无色透明(或稍带微黄),具较好流动性,有某种自然的特异嗅味。 (二)物理常数的测定——比重、旋光、折光等 折光率、比旋度、相对密度等是检识挥发油重要的物理常数。 折光率测定由于耗样少、操作简便,常先进行,如果不合格,其他常数就无需再测。 (三)化学常数的测定 1.酸值:指中和1克挥发油中的游离羧酸和酚性成分所需要的KOH毫克数。 2.酯值:1克挥发油中的酯水解时所需要KOH毫克数。 3.皂化值:酸值 + 酯值,即1克挥发油所需KOH的总量。 酸值、酯值、皂化值是表示质量的重要化学指标,如挥发油氧化酸败时,酸值上升。 (四)官能团的鉴定 酚类:—— FeCl3→蓝色、蓝紫或绿色 羰基化合物:硝酸银/NH3 —— 银镜反应 (醛类等还原性物质) 苯肼或羟胺→产生结晶形衍生物 (醛或酮类) 不饱和化合物和薁类衍生物: 溴/CHCl3—— 红色褪去→含不饱和化合物 蓝、紫或绿色→含薁类成分 内酯类化合物: 挥发油 + 亚硝酰铁氰化钠/NaOH → 红色逐渐消失 (吡啶液) (legal反应) (含αβ不饱和内酯) (五)色谱检识 1.薄层色谱 吸附剂: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 展开剂:石油醚 石油醚-乙酸乙酯(95:5或75:25) 苯-甲醇(95:5或75:25) 显色剂:香草醛-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等 因挥发油组成复杂,可采用单向两次展开:先用极性较大的展开剂展开,当展开剂前沿达到薄层中线时,取出薄层板,挥去溶剂,再换用极性较小的展开剂展开至薄层近顶端。也可用上述两种展开剂作双向两次展开。 (五)色谱检识 1.薄层色谱 吸附剂: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 展开剂:石油醚 石油醚-乙酸乙酯(95:5或75:25) 苯-甲醇(95:5或75:25) 显色剂:香草醛-浓硫酸、茴香醛-浓硫酸等(105℃烘烤);各类功能基专属显色剂 挥发油组成复杂,可采用单向两次展开:先用极性较大的展开剂展开,当展开剂前沿达到薄层中线时,取出薄层板,挥去溶剂,再换用极性较小的展开剂展开至薄层近顶端。也可用上述两种展开剂作双向两次展开。 2.气相色谱法 主要用于挥发油中已知成分的鉴定及含量测定,即利用已知成分的对照品与挥发油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保留值所出现的色谱峰,以确定挥发油中某一成分。 3.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 多用于未知成分的分析鉴定 (五)色谱检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