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养生第1721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期 新生儿期保健:排除胎毒 生后第一件事:将口中秽沫清出 清理消化道——新生儿排便而排毒 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就开始大小便了,生后3~4天的大便常呈黑绿色、粘稠、发亮称为胎粪。胎便——排便——排毒——胎毒 如36小时内无胎粪或排便很少,伴有腹胀或呕吐现象,则有肠道畸形的可能,要引起重视,请医生生及时检查。 帮助排除胎毒——打口药 胎毒是什么? 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 胎毒重者,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等 胎毒引起的疾病 许多疾病在中医看来都是由胎毒引起的。常见的有胎赤、胎黄(新生儿黄疸)、胎热、胎风赤烂外障、丹毒、鹅口、口糜、口疮、痧、痘、疮、痈、疖、奶鲜(婴儿湿疹)等。如《幼科发挥·心所生病》说:“小儿诸疮,皆胎毒也。” 胎毒怎样产生的? 胎毒的产生,多由于孕妇恣食辛热甘肥,移热于胎儿; 或父母淫欲之火,隐于父精母血,遗传于胎儿; 或孕母忧思郁怒,五志化火,影响于胎儿; 或婴儿出生口中秽沫未及时清除咽下而成胎毒之患; 但是在西医的角度看来,怀孕期并没有所谓的胎毒。但是,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很有可能会将热毒传给胎儿,而导致宝宝湿疹。虽然会导致湿疹,但西医并不建议孕妇食用含有药物或药材的食物,例如龟苓膏等使用药材制造的食品。 还是建议孕妈妈在怀孕后期多吃青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这样就不必使用以上提到的方法去进行刻意的排毒。 打口药是去除胎毒的有效方法 怎样去除胎毒呢?在初生儿未吮乳之前,服用打口药,将胎毒驱除到体外,以防患于未然,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的具体运用。打口药也需根据胎儿的体质,辨证用药,而且药量宜轻。 打口药具有悠久的历史 打口药具有悠久的历史。 明朝的中医巨著《景岳全书·卷四十·小儿则·初诞法》记载了“开口法”:①“凡小儿初诞,宜以甘草 细切少许,以沸汤泡汁,以淡为妙,不宜太甜,乃用软帛蘸汁,拭口中……”②“若母气素寒、小儿清溺者,只以淡姜汤拭口,最能祛胃寒、通神明,并可免吐泻之 患,此法最妙,人所未知也”…… 清朝时的中医标准教科书《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记载了四种常用的打口药,即甘草汁、黄连汁、朱砂蜜、豆豉汁 打口药配方: 自古以来,我国有给初生儿祛除胎毒的传统方法,给新生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可以减少发病。常用的方法有: 1 黄连大黄汁——火旺 组成:生大黄、黄连、生甘草各 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泻下胎毒 适应证:母体火旺者,或胎儿皮肤红赤。 禁忌证:若小儿瘦小,色白,呈虚寒体质,或体质弱者,不可用本方。或者母体虚寒者,也不可用。 用法:将上药混均匀,放入玻璃杯中,加入沸水200毫升,泡10分钟,滤出药液,澄清。待温度适宜,用汤匙舀出一汤匙,用纱布卷成蓬松的纱布卷,蘸药汁适量,放入初生儿口中,使其吸吮数口,待胎粪排净后,再给婴儿喂乳。 2 甘草豆豉汁——体弱小儿 组成:生甘草、淡豆豉各1.5克 功用:宣透甘缓解毒。甘草,别称国老,味甘性平,能解百毒,但用甘草一味药下胎毒,为历代医家称颂。淡豆豉具有轻清宣发胎毒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胎儿怯弱、瘦小色白的初生儿,或者母体素弱者的婴儿。尤其在严寒的冬季出生的体弱婴儿更为适宜。 禁忌证:皮肤色红、火性体质的婴儿不宜服用。 用法:将上药混均匀,放入玻璃杯中,加入沸水200毫升,泡10分钟,滤出药液,澄清。待温度适宜,用汤匙舀出一汤匙,用纱布卷成蓬松的纱布卷,蘸药汁适量,放入初生儿口中,使其吸吮数口,待胎粪排净后,再给婴儿喂乳。   3 生姜红糖汁——虚寒小儿 组成:生姜10克,红糖5克 功用:温胃散寒,宣散胎毒 适应证:婴儿瘦小,体弱,皮肤色白者,或者母体素弱者。 禁忌证:火热体质的婴儿,体质壮实,皮肤色红者,或者母体平时火旺者。 用法:将上药加入150毫升水,煎取70毫升药液,待温度适宜,频频滴入婴儿口中。 《景岳全书》赞此方说:“以淡姜汤拭口,最能祛胃寒、通神明,并可免吐泻之患,此法最妙,人所未知也。” “吃苦”的含义 从另外一个角 度来看打口药,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新生的生命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体验到这个世界是五味俱全的,既有辛、苦,也有酸、甜。尤其在当代父母过分溺 爱孩子的现状下,打口药更是一剂针对时弊的良药。 以前曾经听别人说日本人的育儿经验,说日本人给孩子穿的很少,即使在冬天,也是男孩短裤女孩短裙,光着两条腿在外面跑,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让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尝尝 “吃苦”的味道,培养孩子吃苦的能力。只有善于吃苦,甘于吃苦,孩子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材、有用之材。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腹,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这个道理。 火邪流行的年代 当前,随着孕妇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