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州小道》之标题的再解析
摘 要:《奥州小道》 ,又名《奥之细道》 ,是日本江户
时代著名“俳圣”松尾芭蕉所著的纪行文,记述作者与弟子 河合曾良于元禄 2年( 1689 年)从江户(东京)出发,游历 东北、 北陆至大垣 (岐阜县) 为止的见闻。 关于标题的解释, 笔者提出了从人生视野的高度重新定义的观点,并通过实例 论证了此标题与地理位置、俳句创作没有关系。
关键词:奥州小道;芭蕉;俳句;旅途;人生
奥州小道》 ,又名《奥之细道》 ,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
俳圣”松尾芭蕉所著的纪行文,记述作者与弟子河合曾良 于元禄 2年( 1689 年)从江户(东京)出发,游历东北、北 陆至大垣(岐阜县)为止的见闻。顾名思义,文中多以自然 风貌、风雪花鸟等为描写对象。传世佳句数不胜数,字里行 间散发着浓郁的日语古典美。此作品不仅堪称松尾芭蕉的杰 作,更可视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艺术价值 自不待言,然而笔者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可视 为人生哲学。芭蕉踏上旅途的真正理由除了获得俳句创作上 的启发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也许是想通过一时的逃离,通 过与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世界接触的机会来窥探真实的人 生和自我。简而言之,在笔者看来,芭蕉是为了探究并调整
人生才踏上旅途。本文主要通过对“奥州小道”这一题目的 分析,来探讨作者真正的目的以及作品中富含的哲学性。
关于“奥州小道”这一题目的解释,有两种较为有力的
分析视角地理和俳句。即, “地理”的视角是指远离海
分析视角
地理和俳句。即, “地理”的视角是指远离海
岸和城市的地区; “俳句”的视角是指俳句世界的最深处。
然而在笔者看来, “奥州小道”更可以解释为:预达到人生 最高境地必须克服的苦难和辛酸等消极性因素。而这些消极 性因素与旅途同在。换而言之,预达到人生最高境地必须踏
充满苦难和辛酸的旅途。
接下来,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观点。
毋庸置疑,芭蕉的确在旅途中行至“远离海岸和城市的
地区”,甚至可以理解为作者所指的根本就是“奥州”这 地方。文中这样提到“奥州小道” 。
「力切画?恧摔蓼?它疋尢行次求、 ?道O山 ?H
十符?菅有」
循着地图走,看到奥州小道的山边有十株苔草)
很显然,地图上标示出了“奥州”这么一个地方,于是
作者才能够循着这幅地图达到位于“奥州”的这么一条“小 道”上。如果将作品的题目理解为位于“奥州”的“小道” 那么这条小道必然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所当然, 作者应该会花篇幅对其风貌进行一番描绘,可是作者只是提 及了一次它的名字而已。 即使继续踏上旅途, 已经离开了 “奥
州”,“小道”的情境应该在脑中挥之不去,它本应该出现在
之后的散文和俳句中然而,作者并没有安排“奥州小道”再出现。由此,笔者认为将标题奥州小道”理解为地
之后的散文和俳句中
然而,作者并没有安排“奥州小道”
再出现。由此,笔者认为将标题
奥州小道”理解为地
理性意义是不合适的。
另外,“奥州小道”这一标题似乎与俳句的世界也并没
有太大关联。芭蕉为人所知的是他“俳句诗人”的身份,且 众多学者是以“寂” 、“物哀”等突显日本传统美的词汇为关 键词研究芭蕉的俳句。然而,如果仔细品读芭蕉的散文和俳 句,不难发现作品中浓郁的日本传统美正是作者为传达人生 哲理而营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背景,一切只为使传统劝善惩 恶、说教显得委婉。
芭蕉经常将自己关于人生的思考通过作品传达出来。
奥州小道》的开篇便是如此:
「月曰百代? ?客、行力、^年曲上旅人也。
船?上K生涯总^力、
?R ?口七老总^力、^物tt、 日日旅KLX
旅总??^^Lto」
曰月乃百代之过客,流年亦为旅人。舟上浮浮一生,
揽马首而迎老境者乃
累曰之旅、栖身之旅。 ) 开篇就已严明了基本主旨一一人生好比旅途,旅途好比
人生。由此可知, 芭蕉的旅途不仅仅是为其经营俳句的世界,
更是升华到了人生境地。船也好,马也罢,不论寄托于怎样 的交通工具,芭蕉首次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即:一生在旅 途上度过。也许作者想说:那些有家有室的人才适合拥有固 定的房屋,而自己还是适合将旅途视为家,继续漂泊吧。这 里不难看出作者的决绝,同时决绝中又有那么些许的不安。
即便不安,作者还是面向“深处”出发了。 《启程》中有这 么一句俳句:
「行<春^ ?B?Q 吉?~0目? ?妗?
匆匆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这里的“泪”是离别时作者眼里的泪。作者将“深处”
视为目的地的此次旅途让作者些许不安。至此,作者已经多 次踏上旅途,经历多次离别,然而这次的旅途令作者饱含泪 水。作者将人生喻为旅途不是第一次,但这次是最为明确的 指出旅途的目的。离别的泪水正是源于作者对今后的旅途和 人生的担忧。
「前途三千里OfefeQ
此去前途三千里,思之抑郁凄楚)
芭蕉一边体验着旅途,一边深刻地思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