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第6章噪声及振动环境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因工程学第6章噪声及振动环境剖析 第五节 振动环境 人体振动特性 人体对振动频率的反应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振动对工效的影响 振动的评价 振动的测量 振动的控制与防护 一、人体振动特性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其动力学效应主要由频率响应和幅度响应构成 。 人体频率响应特性分为低频反应部分和高频反应部分,其分界点大致是50 Hz 。 二、人体对振动频率的反应 人体对低频反应的主要现象是身体共振。 振动能量在人体内的传递率逐渐衰减,其生物效应也相应减弱 。 三、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振动的心理效应 全身振动多为低频大幅度的振动。 全身振动能引起前庭器官、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变化,并使人产生疲劳、劳动机能衰退等主观感觉。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和系统有各自的固有频率,所以当人体承受的振动频率接近或等于某一部位的固有频率时,就会产生共振,共振使得生理效应增大。如果是重要的器官发生了共振,则人体的反应最强烈。 1.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 局部振动能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机能改变。 振动的早期影响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一般情况下先出现神经末梢病变(功能受损),继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大脑皮层功能简下降,反应时间延长,血压不稳)。 振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肌无力,肌肉疼痛和萎缩。振动对胃肠功能、妇女月经、生理及生殖功能也可能发生影响。 2.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振动引起的心理效应主要是感觉不舒适和烦恼,甚至疼痛,进而影响工效。 不同的振动参数下人体受振时的主观感觉不同。 坐姿的人,对1~2 Hz的轻度振动感觉轻松和舒适;对4~8 Hz的中度振动,感觉十分不适。 3. 振动的心理效应 四、振动对工效的影响 对人体视觉的影响 对操作反应的影响 振动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形: ①视觉对象处在振动环境中; ②观察者处于振动环境中。 (1)对视觉辨认绩效的影响 图6-4人受横向水平振动时的选 择反应时间 通过手或足操纵控制器以追踪某一活动目标的追踪活动是比较典型的操作动作。振动引起操纵界面的运动可使手控工效降低,这是由于手、脚和人— 机界面的振动,使人们的动作不协调、操纵误差大大增加。 (2)对操作动作的影响 图6-5垂直振动时人的手眼协调的平均动作时问 (一)振动评价标准 1.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人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 IS02631-1989(E)] 该标准根据加速度有效值(0.1~20m/s2)、振动频率(1/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1~80 Hz)、振动方向(Z轴向,X、Y轴向)、接触振动持续时间(1分钟到24小时)这四个振动参数制定了全身振动评价的界限曲线,并依据参数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五、振动的评价 (一)振动评价标准 图6-6 全身振动允许界限 (1)疲劳一工作效率降低界限。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界限是从振动引起人体疲劳,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的角度而确立的。超过这个界限,人会产生疲劳,降低工效。图6-6所示的界限正是疲劳一工作效率降低界限。该界限主要用于劳动环境振动评价。 (2)舒适性降低界限。舒适性降低界限以不影响人的日常活动或工作中的基本动作(如饮食、阅读或书写等)为基础,此界限与保持在振动环境下人体的舒适感有关。它比 疲劳一工作效率降低界限的振动级低10dB,超过这个界限,人可能不舒适。该界限较多用于交通工具振动评价。 (一)振动评价标准 (3)受振极限(或健康界限)。受振极限是区分振动强度对 人体健康与安全是否有损害的界限。它比疲劳—工作效率降低 界限的振动级高6dB,超过这个界限,会影响人体健康与安全。 (一)振动评价标准 GBZl--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作场所的 振动强度规定如下:局部振动作业,其接振强度4小时等 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 m/s2,接振时间少于 4小时可按表6-17适当放宽。 2.我国振动控制标准 表6-17 局部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日接振时间/h 卫生限值/(m/s2) 2~4 6 1~2 8 ≤1 12 2.我国振动控制标准 表6-18 全身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工作日接触时间/h 卫生限值 dB(A) (m/s2) 8 116 0.62 4 120.8 1.1 2.5 123 1.4 1.0 127.6 2.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