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田俊:十一诊断,这些年.docx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田俊:十一诊断,这些年.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 学校副校长田俊: 诊断,这些年 2016 年 7 月 16 日,“学校新智慧:基于学生发展的学 校自我诊断” 高峰论坛在北京学校圆满召开。北京 校自我诊断” 高峰论坛在北京 学校圆满召开。北京 学校副校长田俊在会上以“诊断,这些年”为题发表了演 学校副校长田俊在会上以“ 诊断,这些年”为题发表了演 讲,介绍了北京学校自我诊断所走过的历程、产生的变 讲,介绍了北京 学校自我诊断所走过的历程、产生的变 化及他对诊断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核同意。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核同意 。未经许可,禁止转 载。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发言 的题目是《 诊断,这些年》 ,主要想跟大家分享我们 学校这几年在自我诊断上走过的历程,分享一点我们的感悟 和思考。 学校自我诊断走过的历程 2009 年,我在学校里刚开始负责人力资源,我们 的校长李希贵老师跟我提出了要研究指向帮助个体和组织 自我改进和完善的自我诊断,而当时学校内部可以称得上诊 断的只有教育教学诊断。随后我们成立项目组围绕当时的课 程改革关键点的学科、学部各自必须发挥的作用,相继推出 了“学部/年级主任、学科主任工作诊断”,修订处室工作满意 度测评。 2012 年,我们更加意识和看到自我诊断在组织和 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也意识到诊断必须与评价区分开, 希贵老师直接在学校组织结构中增加了诊断中心这样一个 组织,由一线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杜志华老师负责,以区 别于人力资源的业绩评价,更深入广泛开展学校自我诊断的 研究与工作。 诊断中心成立后, 我们就开始思考, 除了学部、 除了课程,学校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核心的工作我们可以去诊 断,可以去帮助个人或者部门自我完善,我们不断丰富着我 们诊断的内容。 随着诊断内容日趋丰富的时候,我们发现诊断内容 日益繁杂,但总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毕竟我们 都是老师,都是在一线教学实践层面,诊断内容丰富后,体 系化的需要势必出现,而我们缺乏更高位的视角和理论的引 导。在诊断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对我们实施的工具、实 施的办法、实施的流程有那么一点惴惴不安,于是我们就在 想能不能够找到专家指导着我们走得更加科学。于是我们就 引进了第三方的技术平台,以及外围专家组成员,正式由第 三方给我们提供诊断服务。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之下,在技术 专家的协助之下,基于一定的理论架构完善学校的自我诊断 体系和诊断的 IT 技术平台。 这项工作基本上到 2015 年初步 进。从 2015 年开始我们重点介入的是怎么去推动改进,这 张图基本上是我们学校自我诊断一个基本的发展历程。 完成。诊断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更重要的是推动改 完成。 诊断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更重要的是推动改 诊断这几年的变化 从这个发展历程来看,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诊断这几 年有几个明显的改变。 第一,诊断内容上,从零星逐渐走向系统化。当然 还没完全构成系统,但已经走在系统化的路上。我们的专家 组成员李凌艳老师带着国家课题组提出“基于学生发展的学 校自我诊断”模型, 这个模型李老师肯定后面会讲到。 我们把 这个基于学生发展的八个要素,融入到我们学校实施的若干 诊断项目当中。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诊断项目从外显的角度 来看,有这么几个:学校基础诊断,学部、学科、教研组、 课程诊断,学部的整个工作文化的诊断、氛围的诊断,对学 部主任和学科主任工作诊断,当然也有学部生态的诊断等等, 还有各职能处室以及外聘公司的诊断,还有最普适的,也是 我们一般老师最关注的、一线老师最关注的教育教学诊断, 以及职员诊断。这些诊断具体的诊断工具全部源自基于学生 发展的八个要素。第二个改变,诊断工具的系统和 发展的八个要素。 第二个改变,诊断工具的系统和 完善。以前我们毕竟是一线老师,非专业人员去做专业诊断 的事,工具是不是足够简洁,包括设置的若干问题是不是单 指向性等等工具科学性问题,尽管我们自己在学习,但是 仍然缺乏权威的认定。在第三方进来之后,帮助我们完善了 诊断工具,使我们的诊断工具由偏经验式走向了科学。比如 说,原来我们的教育教学诊断是 17 道题目,在我们和专家 组的协商后把它归拢到这么几个要素:个别化教育,在 学校我们面向个体教育当然是非常强调个别化的;全面关注, 全面关注对于我们老师而言,不仅仅只关注到学科教学,更 多的应该关注到育人。还有学科素养,你作为老师而言,你 的学科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怎样的工具能更简洁地更好 地体现学科素养;再比如说,我们建学科教室,让我们的资 源离学生最近,让我们的教与学更加符合学科规律,因此学 科教室的受欢迎程度也是我们看重的; 还有一个综合性的“最 喜爱的教师”以及一个主观问题, 这个主观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