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变迁中延安窑洞的文化传承及保护-2019年精选文档.docx

城市变迁中延安窑洞的文化传承及保护-2019年精选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变迁中延安窑洞的文化传承及保护 延安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腹地, 属黄土高原丘陵沟 壑区,这里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 窑洞作为延 安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保存了原始穴居的部分基因, 是黄土高 原最经济实用的建筑形态,最能利用生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1] 。它还承载着很高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价值,成为延安乃至陕 北地区的一大人文特色。然而,在城市变迁背景下,窑洞越来越 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品质的追求。 2011 年底,延安启动实施 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发展战略,市民将告别窑居生活。面 对正在消失的窑洞村落与窑洞文化, 寻求保护和传承之路, 接续 传统民居的文化基因势在必行。 、延安窑洞的历史文化追踪 一)历史渊源 自有史料记载以来, “穴”即是人类最原始的居住建筑 [2] 。 早在新石器时代,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 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 并逐渐形成聚落, 这种半地穴式的民居成为窑洞的雏形。陕北是人文初祖的发祥 地,延安窑洞的历史与人类文明是相伴而来的。秦汉以后,半地 穴式窑洞经人们不断摸索, 逐渐改进成为全地穴式窑洞, 即现在 延安很多农村地区所现的土窑洞。 到了明清时期, 人们仿照土窑 建起了石砌窑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出 现墙面用彩色瓷砖加固美化, 并且分割出不同功能的居室, 不仅 舒适宜人,而且美观大方 [3] 。窑洞被世界建筑界称为“没有建 筑师的建筑”。在历史的颠簸发展中窑洞也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1937 年 1937 年 1 月 13 日,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窑洞开始与中国人 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里成了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和指挥中 心,历经十三个春秋,革命由延安走向全国,夺取了政权,建立 了新中国。延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 积淀了古老的黄土文化, 承载着独特的革命内涵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而今, 作为革命 圣地的延安,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住 过的土窑洞,也以革命旧址的形式加以保护,供后代学习、体会 延安精神及延安窑洞的历史厚重感。 现当代, 原本依山而建的土 窑洞进入变革和发展时期, 表现出更多的功能和作用, 如被列为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延安大学 6 排共 226 孔窑洞建筑群, 成为陕北 唯一一所综合学府的标志性建筑。 二)文化风情 延安浓郁的原生态文化与黄土窑洞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这 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人们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窑洞艺 术。剪纸是陕北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滋 养,古朴生动, 是延安一道不可或缺的社会风景。 陕北秧歌 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天游的节奏自 由,旋律奔放开阔,回肠荡气,其歌腔高度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 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有“九腔十八调”之称的陕 北说书、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等均是黄土文化的重 要代表。 这些文化与窑洞这种特殊的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 没有 窑洞这种载体也就没有这些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空间 [1] 。生活在 贫瘠土地上的陕北人, 在窑洞的废兴变化中创造了具有陕北特色 的历史文化。中国人向来把新郎、新娘结婚后第一晚的同居叫 的历史文化。 中国人向来把新郎、新娘结婚后第一晚的同居叫 入洞房”, 并且将人生最幸福的事也概括为“洞房花烛夜, 金 榜题名时”的佳话, 充分说明了陕北窑洞在中国人心目中久远而 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延安窑洞的优势分析 一)原生态、和谐化的建筑艺术 适应[2] 。黄土窑洞是生土建筑, 充分利用延安当地的地理条件, 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技术简单,保温与 隔热性能优越, 这种原生态优势是其他任何材料无法取代的 而历史久远的窑洞居住文化, 还积淀了大量丰厚的社会生活、 地 理风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信息,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中国式 建筑之美, 反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彰显出人与 自然和谐相融的最佳境界。凿土而居继承了先辈们的穴居习惯,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既满足窑洞本身的居住要求, 又不 破坏自然本身的文脉, 以自然的形式环抱自然, 自然以人的方式 去接纳人类,人、自然、窑洞、村落融为一体 [3] 。为了和周围 的黄土地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窑洞在色调上一般采用黄色和青 色,给人以坚固、沉稳、大气的视觉冲击,彰显出磅礴雄浑的壮 适应 [2] 。 (二)经济型、生态化的建筑形态 窑洞被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这种 窑洞被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这种 原生态民居院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发挥本地自然材料特性,蕴 含着很强的生态意义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最贴合当代社 会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文化范畴。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