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 PAGE 8页 共 NUMPAGES 8页 第 第 PAGE 8 页 共 NUMPAGES 8 页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 摘要: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前提,因此要对其进行解悟和架构。实施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应在把握各类课程建设的侧重点、明晰各类课程的内在结构的基础上,找准学校这个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关键,着力于学校课程的结构化设定,综合化建构,协同化实施,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程;一体化;德育改革 2016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德育课程一体化成为全省各地从教育行政机构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注重点,更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行动热点。然而据不完全了解,一些学校仅仅着重德育课程的分类落实,而忽视或者淡化了“一体化”的策略探讨,“一体化”成为行动及话语的“非约定”式回避。笔者认为,深刻解悟、悉心架构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前提。这远比如何执行重要得多,因此必须首先回应和探讨。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理性解悟 (一)德育课程。目前区域内外对“德育课程”这个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2017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在“实施途径和要求”的“课程育人”中指出:“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显然,《指南》所指的“德育课程”就是国家专设的德育课。2016年5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到了两个“德育课程”:一是广义的,囊括专门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个类型;二是狭义的,即四类课程中专门的德育课程,亦即教育部《指南》所指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笔者倡导建立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德育课程”概念。课程,是衡量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站位和认知的重要指标。如果依据新近的业内共识,将课程视为广义上的把教育思想降解为学校行动、把教育理念落实为学生素养的载体,那么课程便是所有教育元素的总和与综合。诚如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所言:凡是有孩子的地方,所有的元素都是课程。中小学教育正是依托课程也只有依靠课程才能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化和落地。这意味着,课程即育人——道德元素是中小学课程系统内所有课程实体的内植“基因”,德育当属课程的内在应有之义。反过来说,德育是借助、通过显性的和隐性的并融合一切有价值的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德育课程应该是“大德育”“全课程”,中小学的所有课程都是德育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德育课“道德与法治”等外,还有其他的学科类课程、地方设置的传统文化课程,还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校内外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如学校精神、物态文化、教师人格、社团组织、管理制度等。在笔者看来,德育课程是一个“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德育课是其核心——笔者建议将德育课归入学科课程之列,其他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是其主体,学校精神、物态文化、教师人格、社团组织、管理制度等隐性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德育课程一体化。“一体化”的实质是结构化,是对课程的序列化构造和集约化设定。1.一体化是课程内在的序列化构造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一体化,至少有十种理解:(1)目标意义的贯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全程一体”;(2)内容意义的丰盈: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五育一体”;(3)体态意义的活泼: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专题课程与综合课程,“课程计划内的”课程与“课时之外”的生活细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多态一体”;(4)过程意义的交融:认知与道德“多维一体”;(5)主体意义的协调:价值导引(外控、教化)与自主建构(自控、习得)“内外一体”;(6)导师意义的协同:教育工作者“全员一体”;(7)场域意义的合力:家庭、学校、社会“全域一体”;(8)资源意义的涵养:时时处处皆育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全息一体”;(9)时限意义的共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链接畅通的“全时一体”;(10)切实意义的经济:整合集约、低耗高效的“多为一体”。2.一体化是学校的集约化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卡口”位于学校这个层级,关键点之一,是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走出简单的组装拼合式思维,提升校本化优质化水平,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走向。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一体化,意味着紧扣校本化育人目标,循着自有逻辑,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合

文档评论(0)

157****54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