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主要内容:;电镜下观察: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 第一节 线粒体的基本特征;蛋白质:是线粒体的主要成分,约占65%-70%,多分布于内膜和基质。; 二、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 3.数 目 不同类型细胞中差异较大。 哺乳动物: 肝细胞中2000个左右 肾细胞中300个左右 精子中25个左右;心肌细胞; 三、线粒体的结构; 包围在线粒体外表面的一层单位膜。厚6—7nm,平整、光滑。; 厚约6nm,通透性很低,但有高度的选择通透性,借助载体蛋白控制内外物质的交换。; 嵴;板层状嵴;外膜;;线粒体主要酶的分布; (三)蛋白质穿膜进入线粒体的通道;嵴内腔;四、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 为一条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双链中一为重链(H),一为轻链(L),重链和轻链上的编码产物各不相同。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有很少非编码的序列。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 ;(三)线粒体基因的转录;2.mRNA合成 不含内含子,也很少有非翻译区。 起始密码为AUG(或AUA),终止密码为UAA。 3’端有多聚A的尾部,5’端没有细胞核mRNA加工时的帽结构 。;线粒体的遗传密码与核基因不完全相同 ;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系统; 2.特点: (与胞质蛋白质合成相比); 2 )核糖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 线粒体: 氯霉素、红霉素 真核细胞胞质:放线菌酮;(3) 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有差异;密码子;线 粒 体 遗 传 系 统 与 核 遗 传 系 统 的 相 互关系;(三)线粒体DNA的复制;五、线粒体靶序列引导核编码蛋白向线粒体运输 ;(一)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⑴ 前体蛋白与受体结合。 ⑵ mthsp70可与进入线粒体腔的前导肽链交联,防止了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 ;;;(四)多肽链需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五)核编码蛋白向线粒体其他部位的转运 ;①;2.蛋白质向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转运;六、线粒体介导的细胞死亡 ;目前普遍接受的线粒体起源假说为内共生学说,该学说认为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与古老厌氧真核细胞共生的早期细菌。 ;线粒体是通过分裂方式实现增殖的;线粒体分裂 狗心肌细胞线粒体 新生鼠肝细胞线粒体;线粒体的增殖;;线粒体三种分裂方式:; 生命活动中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线粒体——细胞动力工厂;慢跑,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葡萄糖并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快跑,细胞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在特定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的过程,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也称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或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细胞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可通过ADP的磷酸化而及时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作为备用; 当细胞进行各种活动需要能量时,又可去磷酸化,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以释放能量来满足机体需要。;第三节 细胞的能量转换;ATP中所携带的能量来源于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的氧化,这些物质的氧化是能量转换的前提。 从糖酵解到ATP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糖酵解(glycolysis) 三羧酸循环(TAC)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酵 解: 在细胞质内进行,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氧——无氧酵解。; NADH+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 糖酵解过程产生的还原当量(NADH+H+)本身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必须借助线粒体内膜上特异性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乙酰辅酶A生成;葡萄糖;三羧酸循环;;;呼吸链蛋白质组成;;转子:C12γ1ε1;1979年Boyer提出结合变构模型。其要点: ATP合酶利用质子动力势,催化ATP合成。 ATP合酶的头部有3个催化位点(β亚基),催化位点有3种构象。 质子通过a亚基时,引起c亚基构成的环旋转,带动γ亚基旋转,γ亚基端部高度不对称,引起β亚基3个催化位点构象的周期性变化(L、T、O),将ADP和Pi加合在一起,形成ATP。 1994年Walker通过牛心线粒体晶体结构证明了该模型。;;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被F0F1ATP合酶用来

文档评论(0)

158****8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