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诗五首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五首 (一)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二)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三) 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第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加以赏析。 (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有人说“忽”字用得很好,你觉得好在哪里?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写送别朋友的名句,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请加以赏析。 (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挂罥”、“飘转”、“沉” ,连用三个动词写风卷茅屋,有什么好处?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怀? 答案:(一):离愁。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二):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东篱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三):这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四):“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表达了对朋友的情谊之深和恋恋不舍之情:写送别而不着一“别”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连用三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林埭中学 李金平 2011-2-12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