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0 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国家欧洲有8个,分别是波兰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亚洲有4个,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越南。 一、苏联的改革、发展与解体 (1)发展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很大提高。 (2)存在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轻重失调的局面没有改观。 1.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 再看斯大林模式 党中央 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虽然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 1950年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城市中,副食供应不足,多数消费品质量低劣。农村情况更差,有的农庄的工分只有几戈比。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 重工业畸形发展,轻工业、农业长期落后 苏俄、苏联历史发展进程 2.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政治方面: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农业方面:加大农业投入大规模垦荒,扩大耕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将农产品义务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种植玉米运动 工业方面:改革工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成效不明显又收回了地方管理权 (1)主要内容 斯大林神化为政治符号 (2)评价 成效: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问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3)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也造成了思想混乱。 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 这场由赫鲁晓夫掀起的被西方称为“非斯大林化”的运动,不是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斯大林的功过,而是全盘否定和丑化斯大林。 毛泽东说,” 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 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完全错了,这是严重的误解。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是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材料:尽管他不断想出一些新点子,想改变苏联的旧貌,但他始终没有脱离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工作领导方法,用旧机制去推行新措施的典型做法,他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央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黄苇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 种植玉米运动 为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经常下基层,亲自向基层农业领导人灌输“玉米思想”。 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在赫鲁晓夫的大力推动下,到195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1800万公顷,但赫鲁晓夫仍对此仍感到不满意,他提出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忽视玉米的生长环境,一些干部为完成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不惜作假,于是掀起了一股浮夸风,这导致了玉米运动的失败 由于玉米人们给赫鲁晓夫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即俄文“玉米棒子”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 1、未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 2、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3、改革没有结合本国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1)主要内容 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2)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 材料: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徐天新·《当代世界史》 但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停滞。 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 1、未突破斯大林体制; 2、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 3、个人作风专断; 4、改革重点依然集中于重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主要内容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解体 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 1、高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似醒非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