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下)复习参考.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七年发展的轨迹, “四起四落 ” 第一起:“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代表作有《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团结起来到明天》其中《南征北战》的风格样式堪称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史诗气派的战争片。 第一落: 1951 年 5 月对《武训传》的批判使新中国电影转入低谷。 第二起: 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电影界出现建国后第二次创作高峰。代表作有《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董存瑞》《柳堡的故事》《祝福》革命题材占主流。 第二落: 1957 年反右运动和 1958 年的“拔白旗”使电影创作又一次跌入低谷。《电影的锣鼓》遭到重点批判。 第三起:建国后第三次创作高峰于 1958 — 1960 年。 1958 年 2 月,文化部使电影局在 北京召开全国制片生产促进会,决定提高影片产量。 1958 年 6 月,文化部发出《关于促进影片生产大跃进的决定》。 1958 年共拍摄影片 132 部。为迎接建国十周年,中央提出“向国庆献礼”的口号。周恩来坐了“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的 讲话,提出了影片创作的十条原则。代表作有 《林家铺子》《青春之歌》《万水千山》《五朵金花》 第三落:三年自然灾害加上 1960 年的“反资批修”,使电影界形式再次紧张。《洞箫横吹》《无情的情人》成为批判的典型。 第四起: 1961 年 6 月,“文艺八条”和“电影的三十二条”两个纲领性文件颁发。 1962 年开始举办“百花奖”。代表作有《舞台姐妹》《南海潮》《烈火中永生》《大 浪淘沙》《红色娘子军》。 第四落: 1963 年和 1964 年,毛泽东的“两个批示”发表后,文艺界开展一系列批判运动,十七年电影被全部否定。 十七年电影创作的艺术成就: 十七年电影的美学风格:浓郁强烈的政治意识、昂扬乐观的精神气质、倾向鲜明的视听语言和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 1、现实性与时代感强。 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3、早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出了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观众喜闻乐见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 存在的问题: 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 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3、很少借 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此期的电影语言并没有实现与世界电影的共同进步。 4、在电影理论的研究上,没有深入展开。 十七年电影的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群众性影评成为这一时期电影批评的一大特色。 关于电影本体特征的理论研究得到一定发展。提出了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问题。 新中国电影体制的建立:生产与营销管理高度集中。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计划经济模式。 样板戏 样板戏的创作原则: 1、根本任务论——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 2、“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 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文本模式(二元对立模式)——样板戏作为文艺样板,模式化是其重要特征。阶级 斗争是样板戏电影的不二主题,革命针线与反革命阵线的尖锐斗争和前者必然战胜后者,构成不变的叙事主题与结构公式。 4、人物形象——人物塑造必须严格遵守“三突出”要求,以重要英雄人物为绝对核心, 形成一个人物等级图谱。 5、电影语言——根据“三突出”原则,样板戏电影总结出了一套电影语言规则,“敌 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敌寒我暖”,“英雄人物近大亮,反面人物远小黑”,“在镜头的数量上,景别上,所有人物要为主要英雄人物让路”。 故事片 文革故事片特征分析: (一) 政治语境中的故事: 1、政治理念主导的主题模式。 2、斗争主导的情节模式。 3、“三突出”主导的人物模式。 (二) 裂变中的电影语言: 1、电影语言的分裂 2 、镜语革新的萌芽 三部优秀的故事片:《闪闪的红星》《创业》(大胆突破了“三突出”原则,引起江青不满)《海霞》(用配角衬托主角,违反“三突出原则”遭到江青的封杀) “反走资派”电影:《春苗》《反击》《决裂》《欢腾的小凉河》。在“文革”期间所有的影片中,反“走资派”电影的政治意图最为露骨,这些影片与生活现实、艺术创作基本无关,有的只有政治图解、歌功颂德、影射。 样板戏的辩证看法: 作为“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样板戏电影深受政治强力的束缚,造成了种种弊端和局限。但在某些方面,它也得益于政治强力、尤其是在资金、材料、设备等物质层面。 解放了一批艺术家,并且在构图、色彩、用光方面学习、借鉴了中外优秀电影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对长镜头的苛求,有利于保持舞台演出的连贯性,与当时国外电影界对长镜头理论的推崇有关。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样板戏电影是群众创造的,或者说是样板戏电影决策者、生产者和群众共同创造的。 再探索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艺术方面: (一)恢复时期( 197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