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耳穴压豆疗法[文字可编辑].ppt

[医学]耳穴压豆疗法[文字可编辑].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 耳甲腔 —— 耳轮脚 以下的耳甲部。 (18) 耳垂一耳郭最下部 无软骨的皮垂。 概念: 通过在耳廓穴位上压贴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 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 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又称“耳穴埋豆”,“耳穴压贴”,“耳穴压丸”等。 材料种类: 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六神丸等。 选穴法: 望诊法、触诊法、压痛法 耳穴检查 1. 看 :肉眼观察耳穴区域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 节、充血、凹陷等。 2. 压 :探针或针柄对耳穴均匀缓慢地按压,找出压痛点。 3. 摸 :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并查其 大小、质地、边缘。 4. 测 :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 1 、耳穴预防: 改善视力,晕车晕船。 2 、耳穴保健: 戒烟,戒酒,减肥,美容,抗衰老。 3 、耳穴治疗: ①疼痛性疾病: 牙痛、肩颈痛、痛经、扭伤。 ②急性炎症:咽喉炎、肠胃炎、牙周炎。 ③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哮喘、鼻炎 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 ⑤精神、神经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⑥内分泌 -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 ⑦其他:便秘、肢体麻木等。 总之,内外妇儿等病症 200 余种,有效率 83~99% 尤其对 急性炎症 和 疼痛性疾病 疗效显著。 1 、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 放血等。 2 、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 可用耳穴压贴法。 3 、孕妇 40 天至 3 个月者不宜针刺, 5 个月后需治疗者,可 轻刺激,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 、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炎症、感染、湿疹、过敏、 冻疮破溃时,不宜采用贴压法。 取穴原则 病变的 藏象辩证 相应部位 取穴 (月经病取子宫) (皮肤病取肺) 经络学说 选穴 现代医学 临床经验 生理、病理 选穴 知识选穴 (胃病取胃) (神门安神) (耳尖退热) 1. 对压法 : 用拇、食指置于耳廓的正、背面,相对压迫贴于 耳穴上的贴压物,拇、食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 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位置。一旦找到 “敏感 点” ,则持续压迫 20-30 秒钟,使贴压处出现沉、重、 胀、痛感。每日按压 3-5 次。 本法是一种重压 强刺激手法 ,属泻法。对于实证、 年轻力壮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 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按压的强度当根据患者自我感受而定,不可太过 用力,慢性病及年老体弱者当轻刺激。 2. 直压法 : 以指尖垂直按压贴压物,至贴压处产生胀、痛 感。持续按压 20-30 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穴区 4-6 次, 每日按压 3-5 次。本法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强度弱于对压法。 3. 点压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 0.5 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贴压处感到胀而略感刺痛为度, 每穴每次可点压 20-30 次,每日 3-5 次。本法是补法。 4. 揉按法: 用指腹轻轻将贴压物压实,然后顺时针带动贴 压物皮肤旋转,以贴压处有胀、酸、痛或轻微刺痛为度。每次 每穴轻轻揉按 3-5 分钟,每天 3-5 次。本法属补法。 耳穴压豆疗法 (一)耳穴 的概念和发 展 (二)耳廓的 解剖结构 耳穴压豆 相关知识 (三)耳穴压豆 疗法 耳穴的概念: 是指分布在耳郭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区域(典型的全息现 象)。 能反应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可诊、治、 防疾病。 “ 耳脉说” 经络理论 耳穴诊疗的中 医学基础理论 脏腑理论 十二经脉 说 耳与肾 耳与 心 耳与其他脏腑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灵枢 · 经脉》 : 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 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 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 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 前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角,下耳 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手少阳明之别,名偏历,······入耳合为宗 脉。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

文档评论(0)

全网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