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论文: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doc

艺术理论论文: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理论论文 浅析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红色歌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它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的感同身受而创作出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鼓励和倡导的结果。每个革命根据地的人们运用质朴而亲切的山歌来表现对革命的激情,红色歌曲的内容丰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这首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曾无数次地在大别山地区唱响,响亮的号角映射红军的足迹更为坚定。   一、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一)结构特点   这首民歌为短小的二段曲式。两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在第一乐段中,b句是a句的自由反向进行,两句的节奏型大致相同,体现出起承关系。第二乐段中,c句细分为两个乐节,节奏明显引入对比,随后一句则是第一乐段下句的原样再现。整体曲式的起承转合原则体现得十分明显其音乐发展过程虽呈四阶段性,但通常并不真正构成四部结构。如在起承转合的乐段中,四个阶段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中。而在大于乐段的曲式中,起承部分通常总是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内,转、合部分则可能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内(如像二段曲式那样),也可能分列为两个结构单位(如奏鸣曲式)。   此曲为宫调式,第五、第六乐句是第三、第四乐句的重复,第七个乐句作为全曲的高潮是由第四乐句的变化而来的。歌曲展现了人民昂扬的情绪和无比浓烈的气氛。尤其在轮唱部分更呈现出人民群众争先恐后、积极参军的动人场面和对革命的深厚感情。   (二)艺术色彩   从总体上分析,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质朴、鲜明、形象。首先,质朴是容易被人民群众广为流传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革命歌曲中这样表现则更为醒目。红色歌曲往往是直抒胸意,发散感人至深的力量,折射艺术的光辉。这种质朴性,不仅展现了苏区军民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而且对他们能够有与良好的口头文学传统的表现;其次是鲜明性,革命现实主义决定了作品表达的鲜明性。红色歌曲表现出的是爱憎分明,有坚定立场,有朗朗上口的语言与明快的节奏,这是区别于一般民歌的主要特征;再就是形象性,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革命斗争的主要内容是红色歌曲的第二特征,因此具备了第二特征使得红色歌曲的表现更为出彩,形象性的艺术特征也使得红色歌曲的传唱更为广泛。   红色歌曲所具有艺术特征:   1.明亮的色彩   在音乐中明亮的色彩象征着积极向上,任何音乐或表演都不能忽视色彩的作用。真正优秀歌曲中的色彩,本质上是民众的情绪色彩。红色歌曲的色彩主调正是明亮的红色,体现的是民众的心声。其最鲜明的意象,是红旗、红军、红樱枪,如作品的歌词:“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可以说,红色歌曲是一种“血染的风采”。   2.丰富的想象   革命时期,烽火连天,人民生活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苏区人民的积极生活并没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在歌唱中奋起,积极主动地为改变命运而战斗。穷困,使苏区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憧憬;使人民群众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在最苦难的时刻,也会用明朗的旋律来表达积极向上的心情。如经典歌曲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便是如此。   二、结语   《八月桂花遍地开》(又名《庆祝成立工农政府》)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近代革命民歌,无论是在空政文工团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还是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流传的过程中被众多词作曲家改编。而后,又被纳入到中师及中小学中作为的音乐教材,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仅积极推动了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还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映了人们群众对工农政府的热情拥戴,无比乐观生活态度,使我们能够从歌中感受到他们那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音乐人士不仅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而且还被改编成民族器乐曲。在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把这首民歌改编成多声部的合唱曲。1964年,李焕之再度把它改编成女声合唱曲,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音乐舞蹈史诗中以合唱加舞蹈加以表现,使得《八月桂花遍地开》迅速红遍全国,成为红色经典歌曲。   红色经典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也成为中学广泛运用为音乐教材,动听的旋律,使得革命精神沁入一代代中国青少年之中。而《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的革命老区更是以此为骄傲,这首革命歌曲的诞生地商城县的彩铃,就是以此曲而定的。新县首府烈士陵园中镌刻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谱和歌词的石碑,以及民歌音乐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演出,寄托了老区人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大潮中借助《八月桂花遍地开》之力获取新辉煌的美好寄愿。 文章编号:3504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实用电子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