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分析)苏教版必修1.doc

高中化学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分析)苏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单元分析 一、内容分析 教材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 角度通过两 个方面描述了物质的多样性。一是物质因聚集状 态不同,可以分成气态、液态和固态,并明确指出:三种状态 下由于微观结构、微粒的运 动方式不同,物质所表现的宏观性质也不同。二是物质因分散状态不同,可以分成溶液、 浊液、胶体,其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种分散系——溶液,如食盐溶 液和蔗糖溶液,它们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又各不相同,这与溶质在水中是否电离有关。这就 初步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是造成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 在介绍了物质转化的定性关系后,教材明确提出新的问题:物质的研究应 关注转化 过程中的定量关系。结合对化学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粒子的质量和数量的分析,让学生了 解“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并结合简单 的化学反应讨论了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标准状况下对气体行为的描述介绍了气体摩尔体积和计量关系的具体应用。 本单元知识结构如下: 纯净物 的分类 物质聚集状 态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几 种 分 散系  单质、氧化物 酸、碱和盐 固体、液体 和气体 溶液、胶 体、悬浊液 和乳浊液  物质之间的转化 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物质的量 不同聚集态物质 的结构 胶体的性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 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 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 知道化学反应的 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 1 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本单元中关于物 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进行适当的 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同时,还可以为后面学习钠、镁、氯、氮和 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接触过气 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 分散体系”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 在原有 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教材在讲完溶液、 胶体后, 紧接着安排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点, 这是不同于以往教 学内容的。 如何理解这种编排呢?首先从教学主题——物质世界来说, 胶体与溶液的性质不 同,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也不同,而两种不同都是由分散质存在 形式的差异 引起的 ;又正是这样的差异,造成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性,教师可以自然而巧妙的将两部 分知识衔接过渡。其次, 下一专题学生将学习许多溶液中的反应、 强弱电解质概念、离子反 应等知识。 这些内容均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知识为基础, 这也是专题1必须安排该内容的 原因。在具体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过渡:氯化钠、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 液, 它 们在水中的存在形式相同吗?它们存在形式的差异导致了其哪些性质上的不同?如何通过 实验证明? 化学学科中这些知识点之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因果关系, 它们也就未必存在一个认知框 架,规定其必然的先后呈现顺序。 专题1的组织线索较以往有较大的变化, 全新面貌的演绎 需要对化学学科的理解。那些串接一个个知识点的化学思想与内涵,更需要教师用心揣摩, 方能避免人为割裂本该凝为一体的知识体系,让学生 从整体把握专题1看似纷繁的知识点 背后的内在联系,实现其学科知识的体系化。 二、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出了如下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4)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 根据《课程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 学会从不同角度 (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3)认识物 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4)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6)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 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7)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

文档评论(0)

159****32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