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已转档.docx

1.儿童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已转档.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7 附件 1 儿童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2021 年版) 一、概述 胶质瘤(Glioma)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所有儿童颅内肿瘤 40%~60%。胶质瘤起源于大脑和脊髓中的胶质前体细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脑肿瘤的分类,胶质瘤又分为低级别(Ⅰ级和Ⅱ级)和高级别 (Ⅲ级和Ⅳ级)肿瘤。其临床表现非常广泛,大多数儿童胶质瘤表现为良性、生长缓慢的病变,WHO 分类为Ⅰ级或Ⅱ级。这些儿童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 LGG)与成人LGG 有着根本的区别,较少发生恶性转化,整体生存率良好。然而,相当一部分胶质瘤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WHO Ⅲ级或Ⅳ级高级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 HGG),基本上无法治愈,甚至在几个月内就会致命。 在过去的十年里,儿童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合作研究已经对不同年龄、不同级别和不同组织学的胶质瘤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改变进行了分类。这些研究揭示了具有不同分子、病理和临床特征的生物亚群,与胶质瘤患者的管理有着明显相关性。虽然儿童脑肿瘤的病理分类是一门新兴的发展很快的特殊学科,但脑胶质瘤的分类目前仍参考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分类。本规范主要涉及儿童常见LGG、HGG的诊治(儿童 室管膜肿瘤有独立的规范)。 儿童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目的是改善儿童胶质瘤患者的日常管理,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 LGG 的长期后遗症。为 HGG 患者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延长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二、适用范围 根据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脑胶质瘤。其具体分类见《2016 版 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见附表1)。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儿童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损伤三大类。 1.颅内压增高表现:肿瘤占位效应或因占位堵塞脑室引起脑积水均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视盘水肿、恶心、呕吐、头痛等,小于两岁的患儿因其颅缝未完全闭合,可以表现出头围异常增大、易激惹、嗜睡、颅神经症状及呕吐等。2.癫痫发作:胶质瘤位于幕上时常引起癫痫症状,表现 为发作性意识障碍、伴或不伴肢体抽搐等。 神经功能损伤: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引起各种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如生长在下丘脑-视觉通路部位的视路胶质瘤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激素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位于功能区的胶质瘤可引起一侧肢体偏瘫;位于脑干的胶质瘤可引起呃逆、注视麻痹、面部感觉障碍、听力减退等颅神经损害症状,侵犯小脑时则可表现出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肌力减退等。 其他表现:在婴儿和幼儿中,下丘脑胶质瘤可能会导致或合并其他表现。 间脑综合征:表现为瘦弱、生长缓慢等。这类儿童可能有头大、间歇性嗜睡和视觉障碍等。另外,如出现眼视觉困难或行为异常、斜颈、尿崩症、生长发育落后、脊柱侧凸和长期背痛、头痛持续时间长等需要警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 LGG 的诊断。 神经纤维瘤病 1 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表现为多样性、系统性广泛损害,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多发神经纤维瘤,皮肤色素沉着为特征,多分布于躯干及四肢皮下,常出生时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主要沿神经通路呈葡萄状、丛状、串珠状分布。存在以下两项症状即可诊断为 NF1:①6 个牛奶咖啡斑(青春期后直径≥ 1.5 cm,青春期前直径≥0.5 cm);②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2 个或丛状神经纤维瘤≥1 个;腋窝或腹股沟雀斑状色 素沉着;≥2 个 Lisch 结节(虹膜错构瘤);蝶骨翼发育不 良、缺如或长骨皮质薄、发育不良。患有 NF1 儿童发展为 WHO I 级和 II 级星形细胞瘤的几率增加;在所有 NF1 患者中,多达 20%患者会发展为视路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 OPG)。 结节性硬化症:易发生 LGG,尤其是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TSC1 或 TSC2 的突变会引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途径靶点的通路改变,导致增殖增加。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通过抑制 mTOR 通路对靶向治疗非常敏感。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诊断要点见附表 2。 头颅 CT 和/或头颅MRI(平扫、增强):是目前最主要检查方法。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百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