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论文:拴马桩石雕艺术的形式美探析.doc

艺术理论论文:拴马桩石雕艺术的形式美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理论论文 拴马桩石雕艺术的形式美探析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52-02   一、引 言   历史上,民间美术一直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展现于世人的眼前,传达着人类的情感变化,其表现形式也千变万化。拴马桩石雕艺术作为北方民间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给世人留下了诸多对于生命和自身法则的启迪,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美”的力量。   形式美法则作为包括视觉艺术在内的艺术创作法则,在民间艺术中运用的十分突出。拴马桩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也是比较广泛和突出的。拴马桩属于民间的雕刻艺术形式,其造型来源于日常生活积累,它表现的是浓厚生活情趣、民族民俗色彩的社会生活。民间工匠对于客观生活的观察和升华,都生动而又具体地表现在拴马桩的构图和造型之中。目前对于拴马桩艺术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其造型语言、历史成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其自身所体现的形式美涉及相对较少。虽然目前拴马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用价值,但文章通过分析拴马桩石雕艺术的形式美,可以更整体、广泛、综合地借鉴这一艺术,使得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在现代的园林艺术、雕刻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创作中得以体现。   二、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美分析   1.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美的总体美感   (1)多样统一之美。多样和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1]。在拴马桩石雕艺术中体现比较明显的便是多样与统一的形式美。拴马桩的“多样”主要体现在桩首的雕饰上,桩首雕饰大致可分为球型、动物型、人物型、人物与动物组合型四种。可归入球型的就有摩尼宝珠、槌、桃、瓜等,可归入动物型的有猴、狮、鹰等,人物型则有童子、长者、群相组合等[2],加之一些目前还未经过准确考证,暂未归类的拴马桩更是不胜枚举。不难发现,拴马桩中石雕艺术有一个特点,成千上万件的雕塑作品无一雷同。每一个精彩和耐人寻味的桩顶上都富于变化,目前存世的拴马桩石雕作品,任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表现的主题一样,甚至是形制相似,但都在充盈着特定时代世俗生活气息上体现着个性化的形象。   (2)自然和谐之美。拴马桩石雕可以说是民间原生态的艺术作品,其形象生动具体,且无一雷同;表现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粗犷大气中又不失简练,充分表现出了自然与和谐之美。老子曾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可以理解为,道是自然的,是不可言说的。他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自然和谐境界,被现代艺术家进行引申,目前已经成为他们崇尚自然天成,而不过多重人工雕凿的一种恰到好处的美的境界。   “和谐”是很多种不同事物或者要素之间的一种整体的协调关系。教育家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他主张居中不倚,兼容两端,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中庸之德的呈现形态“中和”,因此成为了一种最高的美。哲学家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在我国古代便是以“和”作为最高的价值体现,同时也是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十分注重人的价值,在以人物为主要题材的拴马桩作品里,有一个基础的图饰构成,就是人驭狮形象[3]。人与狮子的和谐、现实与理想的和谐都体现在拴马桩石刻艺术中。   拴马桩雕刻艺术虽然受到了当时宫廷文化的影响,但是,人们最初创造它时是出于一种内心最为本真的感情,从拴马桩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内容丰富的造型便可以感受出当时的人们对自然与自由的理解,正是因为这样一种“自由”的心态,拴马桩石雕艺术才有了自己独特的表现符号和相对自由的散漫情怀。民间的自由心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元素,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创作心态下,才使得拴马桩石雕艺术保持着一种鲜活生动的姿态,保持着朴素的自然秩序和自然形态。这也正是无一雷同的拴马桩艺术作品在变化之中而达到的整体上的共性与统一。   2.拴马桩石雕艺术形式美的总体美感   (1)比例结构之美。战国时期的作家宋玉曾经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指的则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比例关系。比例是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1]。具有恰当的比例关系会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在拴马桩中,桩体的浮雕是呈莲花卷草纹的形式出现的,流转舒缓,给人一种向上盘升的感觉;在结尾处出现横向的方形浮雕,如天马锦鸡类的祥瑞图案,达到一种纵长横短的效果;在桩颈处以鼓墩和仰莲为装饰,呈扁圆状;桩顶以圆雕、线雕手法雕胡人驭狮姿态,主体轮廓突出于建筑外围的虚空之间,使得视觉中心分外传神。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空间分割比例的秩序感,张弛有度,繁简得宜,曲直相宜,刚柔相济,这其中也充满着音乐的节律感。加之拴马桩雕塑中的高质量的线条,更为凝重静止的石质增添了灵动的生命活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与狮的动态结

文档评论(0)

实用电子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