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赤诚染红夕阳的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用赤诚染红夕阳的人 ——记兰州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秋林先进事迹 走进兰州大学离退休处展览室,这里陈列着兰大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著述的各类图书、各种书画作品等很多成果,但是,最醒目和吸引大家目光的就是那些来自国家、部委、省、市颁发的五十多块奖牌和六十多尊奖杯了,它们令人震撼、钦佩、感动!因为这些荣誉是兰州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秋林和他领导的集体用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浇铸而成…… 一 2001年,45岁拥有兰州大学理学、南开大学法学双学位的王秋林毅然服从组织调动,走上了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的岗位。这个勤奋踏实、善于思考、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一上任就以自己对人一贯的真诚、谦和、友善很快地和处里的同志们打成了一片,和不少离退休老同志建立了联系。他通过走访座谈,调查研究,了解到当时老同志们牢骚多、怨气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沟通渠道不畅,有意见没有地方表达,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于是,他从抓宣传、抓沟通渠道做起,先后在校园里建起了多处宣传橱窗,编印了老年人自己的小报《常青树》,开通了离退休工作网站,编发工作通讯,王秋林本人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天、节假日,随时随地接待前来反映意见、建议和各种困难的离退休老同志,他的真心、诚心和耐心感动着许多老人,大家真情地说:“我找到了娘家人!”。 十年里,王秋林始终把“六个老有”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将积极养老、健康生活的新理念付诸于每项具体工作的实践中。他带领全处同志年年制定工作计划,月月落实活动安排,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班、报告会、知识讲座,编发老年健康系列小册子、科普知识读本。如,通过电脑培训班的学习,使原来根本不懂电脑的白发老人也学会了搜索新闻、下载文件、收发邮件、上网聊天。为培养离退休教职工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到处找场地、聘教师,开办老年英语口语班、书法班、绘画班、手工编织班。在他的积极支持下组建的常青艺术团,有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等。为不断完善老年体育协会,扩大了网球队,新增了柔力球队、乒乓球队、太极拳队等。这些文体团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比赛,取得了不少好成绩。老人们感谢王秋林,高兴地说:“这样的退休生活让我们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快乐、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王秋林心中时刻装着学校近2000名离退休教职工,视他们为亲人,兰大的许多老人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这不仅仅因为他生于兰大、长于兰大、就读于兰大,更重要的是在这漫长的十年里,他无怨无悔地为离退休老同志所作的一切,使他成了许多老人心中的儿子。在离退休处每年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每月活动安排里,都有要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祝寿,送鲜花、送寿糕;每个周五带慰问品去各个医院看望住院的老人;全处每个成员分配固定的孤寡老人联络帮扶对象;节日里给离退休老同志发送祝福的短信和邮件等。每当有老人去世,不管白天黑夜,他和处里的同志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去,及时安抚家属、帮助料理后事、送上最后的一程。2003年离休老干部秭佩教授病危于上海医院,他身边无子女,老人的愿望就是回到工作几十年的兰大家中。王秋林与工作人员星夜兼程赶往上海,但老先生病情极不稳定,为防止旅途发生意外,他们先后三次买票退票,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把老人接回家中,实现了老人的最后夙愿。他老伴流着感动的泪水对领导说,就是亲生的孝顺儿子也只能做到这样······ 王秋林心中不仅装着在校的离退休教职工,还时常惦记着常住外地的老同志。他每次出差,不管多忙都要顺路或绕道去看望在异地居住的兰大老人,请他们吃饭,与他们交流,送去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他还要求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为外地老同志提供服务和帮助,诸如报销医药费和其他琐碎事情,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常青树》创刊十年来,王秋林和处里的同志们不管工作多忙,每个月即使加班加点,也要按时编印,在分发给校内人员的同时,也寄送给160多位居住异地老人,节日里还要寄去祝福的贺卡。当许多老同志看到寄自千里之外的《常青树》,就如同看到家书一般亲切温暖,有的打电话诉说心中的感动,有的写信抒发由衷的感谢,也有的给《常青树》投稿表达这份小报对他们晚年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把《常青树》比作“亲情树”、“娘家信”。 二 2003年国家倡导“银龄行动”,王秋林极为重视,他在工作中体会到:让老教授、老专家继续发挥作用,既可以奉献社会,又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王秋林认真起草了《兰州大学银龄行动实施方案》,并以满腔的热情,身先士卒组织和带领老教授、老专家,到甘肃的定西、两当、天祝、东乡、广河、永靖等贫困落后地区,开展银龄援农、医疗下乡、科技扶贫、关心下一代等独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在教育帮扶活动中,仅捐赠工作一项,全校离退休教职工和相关单位,先后捐出各类图书3万余册、书画作品200余幅、电脑70余台、小学生课桌凳

文档评论(0)

creep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低压电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19日上传了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低压电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