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 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 请在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 答题卡上 第 1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 含蓄即含而不露、 隐晦曲折, 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 诗歌的含蓄包括 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 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 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 ,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 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 “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 《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 , “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 ,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含蓄” 成为一种美学形态 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 ,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 次提到 “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 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 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 “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认为 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 ,这样才会 “言有尽而意无穷” 。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 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 、“景”、“味”、“韵”是有限的, 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 、“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 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 “状难写之景,如在 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贾岛‘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 1 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 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 “得意而忘言”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严羽“得意 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 ,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 有得意忘言之妙”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 ,所以须“脱形写形” , 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 。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 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惟有“象外“ “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 以上论述, 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 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 崇 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 富有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 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 流,至今不衰。 (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 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 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 。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 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 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 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 例如《诗经 ?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 B. 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 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 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 严羽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等说法,王士祯继承了严羽的含蓄说,可见严羽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

文档评论(0)

150****63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