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docx

(3)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 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 (3)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 中山王墓出土情况简介 ,国时代群雄并起,相互割据称霸,曾出现包括秦、楚、齐、 燕、韩、赵、魏在内的战国七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 —个国家能否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国的军事实力,北方 小国中山拥有强悍的军队号称“千乘之国”而成为曾经左右政 局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后期周旋于 七雄之间,国君曾经称王。《战国策》有《中山策》,当时的 纵横策士,颇看重中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实力,说明中山 国足以立身于七雄之间。更为重要的是中山是由少数民族所 建立的政权,从出土的文物看,后期中山国虽然仍保留某种 程度的戎狄之风,但已经华化,中山国的青铜铸器也有很高 的工艺水平,这说明华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但是有关中山国的历史,史书中无详细记载,中山王墓的出 土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这一缺陷,由此笼罩在上面的那一层 面纱得以掀开。下面先简要的介绍中山国的历史,然后再主 要以河北平山中山王墓的出土情况(分为墓葬制度和岀土器 物两个部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概述 中山国是由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白狄创立,最初被称为鲜 虞,后称中山。公元七世纪左右,鲜虞向中原一带内迁,并 且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与中原强大势力的竞争中,鲜虞中 山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曾经一度失国。大概三十年后, 中山复国,桓公及其追随者从太行一带返回故土,并且迁都 灵寿,公元323年,达到鼎盛状态,王昔与韩、赵、魏等国 国君相继称王,之后在参与齐国对燕国的讨伐中,中山国占 地掳物,迎立新君,并由此获得周天子的嘉奖。但是之后中 山国处于衰败的过程中,势力一蹶不振,最终被赵国所灭, 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太行脚下重振家园。关于这一段 历史,史书中有所记载,但是仍然有许多疑问使得这一小国 的历史不完整。新中国的考古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 中山国。这一墓葬考古的出土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1935年,平山县三汲乡南七汲村出土了一块刻有文字的“大 河光石”,经过认定,三汲一带是战国中山国国王的园囿和陵 墓所在地,中山国扑朔迷离的历史初露端倪。1956年当地 农民在掘井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车器,其后出土过一 些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刀币。1973年,发现了古人修 建陵墓时专门建造的封土,而如此壮观的形制,也只有王侯 一级的人物才有资格“享用”。在附近地面上还有一些战国时 期的陶片等,说明这里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墓葬。之后在墓南 El!东侧发现车马坑1座,西侧由东向西排列有车马坑1座、杂 El! 殉坑1座,葬船坑一座;还分别在墓的东面、北面西侧和西 殉坑1座,葬船坑一座;还分别在墓的东面、北面西侧和西 1:1 [1! HI面发现了陪葬墓6座。1976、1977年,经过整理确认,中 山王墓的出土正式向外公布。 HI 中山王墓葬制度墓葬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 物化形式,发展到东周,原来的一套制定严格的墓葬制度到 此时已经遥遥欲坠,战国时期更加明显,而中山王墓的出土 情况也正式反映了这一改变。中山国都城灵寿城及中山王墓 地处河北省平山县,属于中原的边缘地带,由于民族融合, 中山国与中原各国在文化面貌上基本一致,中山王墓及其陪 葬墓在“随葬的铜器或者陶器,主要都有鼎、豆、壶、区(内 为也)和鸟柱盘、筒形器等,基本组合与三晋墓葬相同,而 铜器的形制尤为接近”。特别是墓地的布局情况与辉县固围村 魏王室墓地及邯郸赵王陵墓地极为相同。中山国王墓分布在 城西2公里的西灵山下和城内西北部的东灵山下。西灵山东 西并列L 2号大墓,附近有建筑痕迹、车马坑、陪葬墓等。 东灵山下主要有4座墓并列,其中1、2、6号为大型墓,3、 4、5中型墓为王族近属的墓葬。下面以1号墓为例说明中山 墓葬结构。1号墓是发掘墓葬中最大的一座,现存封土高度 达15米左右,封土上的享堂已被复原为有回廊环绕的三层 楼阁式覆瓦建筑。封土为方形,由下自上呈三级台阶式。第 一台阶的内侧有散水,第二台阶上有回廊建筑残迹,有壁柱 及檐柱撑起回廊的顶部,槍下散水以鹅卵石铺筑。墓室两侧 有6座陪葬墓,陪葬者头皆向主墓,有棺有椁,陪葬墓的墓 扩打破了大墓封土,随葬器物早晚不同,说明这些陪葬者不 in是杀殉,而是自然死亡后才被葬到大墓旁。南面的东西两侧 in |:|各有车马坑1座,墓室南面有杂殉坑、葬船坑各一座。主室 平面呈“中” |:| (陈列礼乐器和玉器)六个部分,椁室为石筑,室内积碳。 葬具为二棺二椁。据推测,中山王墓共有五层木棺,棺椁的 层数在古代中国实际上是身份的标志,五层棺椁限于国君使 用。椁室内还出土了极珍贵的“兆域图”铜版,铜版上用金银 嵌出了中山王陵园的规划图。由这六座墓葬形成陵园及与其 他中原大墓的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