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历代教育思想家对学习定义的整理以及学习观的比较前言: 在中国古时候,一开始学与习是分开的。“学”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是各种
关于中国历代教育思想家对学习定义的整理以及学习观的比较
前言: 在中国古时候,一开始学与习是分开的。“学”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是各种
直接和间接经验的获得; “习” 是指人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理解所学容和巩固知识、
有温习、实习、练习之意。学习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一、历代教育思想家对学习的定义:
1. 孔子 (公前 551-- 前 479) :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①在《论语》首篇《学而第一》中就有六处提到学,《学而第一》的十六章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下面是第一部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将“学而时习之”中的“习”理解为实践、实际行动应更合适:将所学的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感到快乐。
②第二部分共四章, 针对“学而时习之” 中的“习”进行了讨论: 什么是“习”以及怎么“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两章所提及的都是要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 不是说一说就可以的。 综合以上四章, 可见整
个第二部分都是在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说明了要注重实际行动的道理。
③在讨论了 “学而时习之” 中的“习” 之后, 第三部分接着就讨论 “学而时习之” 中的“学” 。在孔子看来,究竟要学习些什么呢?下面的两章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要学习为人处世的道
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从以上两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学而时习之” 中的学就是这里的 “学文”,学习以《诗》、
《书》、《礼》、《易》等六经为代表的古代文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狭义的学习); 二是读书是次要的事情, 首要的事情是要懂得为人处世, 为人处世做好了之后有余力再去读书。
④综上所述:孔子所提倡的学习观一共三点: 既要学习,又要将所学的应用于实际行动; 要注重实际行动;
要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
2.
2.孟子 (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邹县东南
部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①孟子认为 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只能逐渐积累, 而不可随便逾越 .否则, 没有坚实的基础而幻想一步登天,终将会为自己知识的缺陷而后悔的.
②孟子指出 学习还要善于思考 。他告诫人们: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他甚至强调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当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的作用, 而是强调读了书不勤思考和运用 是没有效果的.
③孟子主 学习要持之以恒 。他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是学不好的。这就是 成语“一曝 (曝,同暴 )十寒”的来历。
荀子(约前 313 —前 238 ):名况,又名荀卿、卿,战国时国(今安泽)人,著名的思想
荀子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大师。 《荀子》一书三十二篇,其中论述学习除了《劝学》,还有
《儒效》、 《修身》等篇,荀子的学习思想,虽流传两千余年,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学习,是不可以终止的,只有不间断地去学,踏实积累,持久努力,才能钻研进
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也才能够成材。
②“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君子无爵而贵, 无禄而富, 不言而信, 不怒而威, 穷处而荣, 独居而乐: 岂不至尊、 至富、至严至情举积此哉!”
这两句话是说,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由卑贱到高贵、由愚笨到聪明,由贫穷到富裕,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
③“学,恶乎始,恶乎终?” “其数,则始乎诵《书》,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
士,终乎为圣人” “学莫便乎近其人”
也就是说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圣人就必须诵《书》读《礼》。因此,这里需“博学”
的当是《书》《礼》等圣人之书了。荀子还主“学莫便乎近其人”,由此可见,这种学的凭
借就是 “近乎其人” ,而“近乎其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接近良师, 学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