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
中国古代称为官吏制度,西方国家一般称为文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为人事制度,又称干部制度。
一、选官制度
世袭
恩荫
军功
纳赀
荐举
科举
……
三个阶段的三种选官制度
先秦的世袭制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1、荐举制
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冲破了血缘世袭制的藩篱。
汉代的察举、征辟制,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 制”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
①察举
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
察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茂才)、贤良方正、孝廉等。
②征辟
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
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
公卿郡守自行辟除所属百石以下的小吏,为“辟”。
分析察举和征辟制度的弊病
选拔官吏的权力基本上属于下面的推荐者,导致中央失去用人权,使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
侧重于选拔对象的名声,而缺乏考察实际才干能力的具体措施,越来越得不到真正的人才。
③九品中正制
由中央官回原籍兼任中正 官,按家世和道德才能,博采舆论,分九等品评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
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后来世族门阀把持中正,只按门第不按德才, 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统治的工具。
2、科举制
隋炀帝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分科举人)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科举制创于隋代,完备于唐代,宋代进一步改革,明代达到鼎盛,清代衰落,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铨选制度。
①考试的内容
按科目性质可分文举、武举。文举又有制科和常科之分。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置考取名士的科目。常科是定期分科取士的制度。常科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
②考试的程序
唐代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宋代增加殿试,明后有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首
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果的告示
③评价科举考试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是一定程度上的平等竞争,为中小地主入仕开辟了途径。
科举制在前期有一定积极意义,为封建王朝选取了大批人才。明清时八股取士,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
二、职官管理制度
1、品秩
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级的标志。官员按品级获得官职,领取俸禄。
① 粟石品级
秦、汉实行,以谷物多少计算官员秩品,共计16级。
②九品十八级
南北朝后渐以九品定官级,每品又分正、从两级。
清代文官九品十八级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清文官补服图案集
2、休假
汉代规定官吏五天休息一天,称“休沐”。
唐代十天休息一天,称“旬假”。新年、冬至休七天。其他节庆,休息一、三、五天不等。
宋朝全年实际休假达到98天。
明清月假是3天,加上节日放假18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朝随着天主教传入我国,“礼拜天”这一宗教用语开始在我国出现。
3、退休
古代官吏退休称“致(归还、交还)仕”或“致事”,指“把官职还给君王” 。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
西周时已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记载,后各朝大致规定官员七十岁退休。
明清,改为六十岁致仕。
自学
中国古代官吏的考绩、奖惩等制度。
思考题:
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途径?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
1、许树安:《古代选举及科举制度概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送货单模板[共1页].doc VIP
- (高清版)B-T 9797-2022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镍、镍+铬、铜+镍和铜+镍+铬电镀层.pdf VIP
- 学校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docx VIP
- 精品解析: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一诊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统编版2024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字音辨析》知识点+练习(含答案).docx
- 水果店的创业计划书.docx VIP
- 传染病报告卡最新版本.doc VIP
- [入党个人自传格式]入党个人自传范文.doc VIP
- (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完整版).docx VIP
- - 麻纤维的形成 及特性 - 棉纤维的形成 及特性 - .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